
“前方是霧嗎?”
“不,是可能性。”
那麼就從迷霧開始講起吧,很多人生活裡都有那麼一團。
大概三年前的一天晚上,在一張亂糟糟的飯桌邊上,李海鵬對著幾個人談一本雜志的未來。他說了很多動詞大詞所以記不住了,但有句話是記得很清楚的:“做人們的生活陪伴品。”
人總是要走很遠的路,才發現自己已經多次路過真正需要的東西了。剛開始辦世相,一直希望“幫助”——幫人提高見識,提高品位和審美,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生活的邏輯。
幫助甚至“引導”,許多寫東西的人都有這個癖好,希望因此對他人有用。經歷了很久之後我才明白,真正有用的東西,其實是陪伴。
陷在迷霧裡的人需要引導嗎?當然。但如果只有引導,真的能生效嗎?我越來越懷疑這一點。
你有多少次迷茫、寂寞、無助的時候求助於人?有多少次真正從他人的教育中得到了技能和清晰的方法?也許有,但大多數經驗證明,我們並不是真的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