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我們能付出最大的愛也許不是說些什麼,而是"不”說什麼


你說你們一直進行徒勞無功的溝通,儘管已經這麼努力,一次又一次嘗試。你總希望他能理解你的意思,卻無奈在各自講了一百句後,發現方才的對話毫無交集。

最後總是停在某個人撂下的那句話,俗稱氣話:
「算了!我不想去了!」
「那就不要了!反正你就是OOXX!」
等等,你是真的不想要了嗎?真的認為他是這樣的?答案通常相反。

人與人的關係中,無處不在的專家們總強調「溝通」有多重要,我們該向對方「說」些什麼什麼,但真正造成關鍵性影響的,卻往往是「不說」的那些什麼。

「可是我不是那個意思啊!」他知道嗎?他有機會知道嗎?

當我們放任情緒與不理性的字句掩蓋了言語背後真正想表達的意思,發自內心最珍貴的好意與關愛隨即被隱沒,於是關心成了質疑、擔心成了指責、提醒成了干預。

學會在關係中「說」些什麼的同時,「不說」什麼更需要被覺察。

你說太難了,擔心自己做不到?試著問問自己:「這句話能幫助他更理解我的意思嗎?」,關注在那些你真正想表達的,也別忽視了自己的韌性,過去失敗了100次你都願意做第101次的嘗試,這不過是第102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