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731/659750
昨早傳出令人痛心的消息,反課綱微調林姓學生發言人自殺身亡,引起國內譁然。相關團體、政黨煙硝四起,新聞媒體與社群網路一意關注於誰做錯了?誰該負責?只是這樣單一歸因的報導方式,容易令人形成「若遭遇相同狀況也可以選擇自殺」的想法,對社會、對年輕學子們恐造成不利影響,可能會誘發仿效性的自殺行為。
亡者已逝,活著的人卻要承擔一切。一個學生自殺了,他的家人、朋友們悲痛萬分,還有在學校裡無論與他認識與否的師生、家長,都會受到影響,國內學校輔導機制尚屬完善,事件發生便有校方立即性的處遇流程,並對校內師生施以穩定情緒、哀傷輔導的介入,只是現在正值暑假期間,林姓學生所接觸的又不只該校同學,若輔導資源無法全面協助到所有受影響的人們,社會和親友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
筆者曾參與過數起學生自殺事件的處遇,自殺者周遭的人突然遭遇這樣的事件,需先協助他們穩定情緒、緩解因哀傷引起的症狀,幫助他們抒發哀傷情緒,以及處理因自殺者身亡而產生的憤怒、罪惡、羞恥、孤獨感...等,進而接納自殺者死亡的事實,並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雖然我們不一定是專業的輔導人員,但適時的陪伴、傾聽與關心,同樣能為遭逢如此打擊的親友們提供支持與協助。
自殺不同於其他意外死亡事件,活著的人總會無止盡地陷入尋找死因的死胡同,和苦思猜想如果當初如何如何,會不會他就不會死了?尤其這樣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的事件。在一片究責謾罵的聲浪中,我們或許無力改變已造成的悲劇,但我們可以試著讓活著的人好過一些,也讓亡者的靈魂得以安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