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心理師想在行業中存活到底有多難?】


在聚會上聊起「心理師」這份工作。
「畢業即失業,吃不飽餓不死。」夥伴正在勸退想入行的友人,對未來職業發展很悲觀。
心理師想在行業中存活下來到底有多難?我們由此開始了討論。
若一名心理師經過碩士班課程、實習、督導訓練,並通過心理師考試,我們可以假設他的「專業能力」是達標的。
而觀察行業中發展不錯的心理師,不難發現其發展路徑繞不開講課、寫作,以及人際關係。
講課講得好,演講邀約多,不但能糊口還能積攢行業聲望。寫作寫得好,能把專業知識和經驗分享出來,增加曝光與知名度。
人際關係則是各種邀約轉介的來源,專業能力再好,沒有人認同和推薦,可能也很難為人所知。
-
有人可能會說,我十年磨一劍,好好的把專業能力搞好,自然就會有發展了!(呃,抱歉十年可能不太夠...)
就算是靠譜的資深老師,也要有懂行的人接觸過才能了解,交流過的人多認同他的專業,也才有個案轉介和課程邀約。
若想從事心理行業,再怎麼不想通過講課、寫作曝光,還是得讓人認識到你的專業,才有機會把能力轉換成職業。
家裡有金山銀山的不在討論行列。
-
職場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心理師工作也是在解決個案和邀約方的問題、回應外界需求。
你的表達/寫作能力如何?
你的理解/分析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如何?
你的團隊合作能力如何?
你的執行能力如何?
想要在行業中生存,光是精熟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能力是不夠的。
當「專業能力」過門檻,「可轉移能力」才是職涯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
在追求專業能力成長的同時,或許也該花點時間盤點自己的可轉移能力:
你身上有哪些優勢?如何與心理諮商專業結合?
在優勢上的投入和運用足夠嗎?
有哪些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限制?如何避免?
我做專業培訓時,經常強調「優勢能力」與「過去經驗」的重要性。
尤其對轉行的夥伴來說,你並不是從零開始。來自不同行業的專業,一定有可以提取出來的資源;過往生命經驗中,也一定有能力可以被淬鍊出來,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能力。
這都會成為你身上獨有的優勢與亮點。
-
不是說專業能力不重要。
專業能力是完成任務的基礎,可轉移能力則是與外界互動的方式。
一位心理師專業能力再怎麼好,但不會說、不會寫,不跟人溝通互動,合作的配合度又低...除非成為大咖教授,不然恐怕很難在行業內生存。
揚長避短是比較理想的策略。
以我自己為例,我擅長演講、授課,就努力把這個能力精進到成為我個人標籤。大學時雙主修企業管理,有許多不同的行業經驗,也融入到現在的職業生涯諮詢工作。
我非常之不擅長寫作,那就看開點,一樣要努力要練習,但別把標準設的太高、太不合理。最重要的是別跟人比較,有自知之明,別被拖累了就好。
(想想我身邊這麼多暢銷書大神作家好友,我心態還是蠻佛系的。)
-
心理學是門有趣的專業,可以當成興趣愛好,也可以自我療癒。
但若要將心理師當成一份工作,就要從職業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如何在符合倫理的情況下,盡可能提供最妥善的、最能回應客戶需求的服務?
在提升專業能力的路上,不妨也精進一下自己最有優勢的可轉移能力。會大大增加在行業中的存活機率
職業的本質是一種交換,主體是客戶而非心理師。
你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