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個我治療理論:與自我的苦】

 


心理治療,是在陪伴人們應對世間的「苦」。
「苦」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受苦?
身為心理師,如何看待「苦」的本質與現象,建構了我們的個我諮商理論,以及理解個案的視角。
「苦」是非常主觀的感受,無法量化,也無法比較。一個國王失去他的皇冠,與一個孩子失去他的玩偶,痛苦程度是不分高下的。
在金樹人老師的督導下,給了我們機會與空間重新看待自己對「苦」的理解,也從自己的經驗、跟個案的互動中,建立整合自我和專業的治療模式。
-
我將「苦」分為「與自我」、「與他人」兩個視角。
從「與自我」的角度,「苦」源於自尊受損、自我價值低落。
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與評價,包含「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愛」。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對生活有掌控感,還能自我悅納,覺得自己蠻好的,就算遇到困難挫折也能夠喜歡自己。
個案帶著問題和苦痛來到我們面前,表面可能是各式各樣的害怕失敗、選擇困難、自我責備自我貶低、沒有安全感、關係不穩定的議題,內核深挖下去都是「自我」不夠穩固。
我想起在哈佛大學讀J.D.(法律博士)的富商千金M,被父母呵護長大,皮膚白、眼睛大,從小就是學霸。M很苦,苦於自己的英文不夠好、身材不夠瘦、言談不夠幽默、專業能力不夠強、在系上不夠受歡迎,深深懷疑畢業後找不到實習、找不到工作,無法順利拿到簽證,也申不到綠卡跟公民。
我的體重大概比M多10公斤吧!學習成就和英文程度就不提了...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以為只要再好一點,再怎麼樣一點就好了吧!其實永遠都不夠。讀到哈佛還是覺得自己不行,瘦成紙片人還是覺得自己胖。
於是M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苦」境,某些片刻不苦了反而不習慣,覺得自己是不是懈怠了?是不是落後了?是不是要失敗了?
不穩定的自尊就像黑洞一樣,再多的努力付出投入都不夠,只會吸乾你所有能量。
有自尊,才有力量。
(嗯,我就是個快樂的小胖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