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諮詢總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論壇 特邀講者
蔡康永情商課 專業嘉賓
曾獲選最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諮詢師
Line:@LifeDesign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離開,不能是為了被挽留。 你的停留和離開,都只能是為了你自己。
離開,不能是為了被挽留。
你的停留和離開,都只能是為了你自己。
李松蔚老師說:「隨時保有離開這段關係的能力。」
離開,不是用來操縱對方的工具。
當你試圖用「離開」來操縱對方,
可能會產生短暫的改變,
但就像放羊的孩子,
效果會慢慢降低、信任會漸行漸遠。
而且,關係本質上的問題並沒有改變。
你只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重要了。
你從操縱對方,反被對方操縱。
情緒隨著他的反應起起伏伏,自尊越來越低。
終至低如塵埃,也喚不回曾經的熱情。
一定要記得:你隨時有離開的能力。
【愛情設計卡:如何化解親密關係中的衝突?】
【愛情設計卡:如何化解親密關係中的衝突?】
你的親密關係,正面臨挑戰嗎?
著名親密關係專家John Gottman建議,
伴侶在面對衝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
不要迴避、不要負面回應、不要來回傳遞負面情緒。
1. #不要迴避
當你的伴侶抱怨或者提出質疑時,
不要試圖逃避衝突,也不要表現得過於防備。
戒心和逃避的意圖無法解決問題,
反而會讓伴侶更加感到不安。
2. #不要負面回應
即使伴侶用不好的態度對你,
你也要盡力控制自己,
不要譏諷、挑釁、表示輕蔑等負面的方式回應衝突。
一方面,負面回應容易激化矛盾;
另一方面,伴侶更容易記住對方做過的負面事件,
一旦造成傷害,雙方都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彌補。
3. #不要來回傳遞負面情緒
當你意識到你和伴侶正你來我往的侮辱和傷害對方,
或是持續互相辱罵和攻擊時,立刻喊停。
可以舉起雙手要求休息:
「我覺得自己過於激動了,我們停15分鐘再來談。」
面對衝突,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方便溝通,
或是需要時間思考,
你可以坦誠地告訴對方自己的難處。
再訂下新的時間地點後,要記得履行諾言。
如果你有失控的表現,記得為之前的言詞道歉。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愛情設計卡:親密關係與伴侶諮詢專業培訓】
【有條件的愛,是穩固的。】
【有條件的愛,是穩固的。】
你相信「無條件的愛」嗎?
乍聽之下讓人眉頭一皺,
愛怎麼能談的如此功利世俗?
無條件的愛很珍貴,但有條件的愛才穩固。
在某老師眼裡,明確知道彼此能提供給對方什麼價值,
供給跟需求相匹配,這段關係就能長久穩固。
例如有人擅長烹飪,有人愛吃;
有人願意賺錢,有人擅長刷卡。(Just kidding…)
雖然我依舊相信世上存在無條件的愛,
但不可否認,有條件的愛是牢固的。
明確條件,讓關係變得清楚,
彼此的付出是有路徑、有方向的,
更能精準傳遞給對方,對方也能穩穩接住。
一點都不浪費,各自滿意。
-
進一步說,伴侶可以嘗試「為愛創造條件」。
浪漫一點說就是「愛的具體化」,
聽起來比較沒那麼功利現實。
你能給出什麼?或甚至能否創造對方的需要?
建立付出與接受的流動空間,
各自為對方付出,也接受對方的給予,
這段關係就是「活」的,更有機會長久穩定。
當然,每個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
愛的條件也得時時更新。
但絕對不要讓條件變成單方面的控制。
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愛情設計卡:如何打造完美愛情?】
如何經營美滿的親密關係?如何找到對的人?
《愛情設計卡》是一套專業的親密關係探索工具,協助人們整理在戀愛/婚姻中的內在需求與外在行為,建立美滿的愛情關係。
工作坊將帶用《愛情設計卡》學員釐清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愛情,解答你對愛情的種種疑惑。
透過《愛情設計卡》操作過程,讓單身者搞懂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清晰明確的讓伴侶理解彼此的需求,學習如何用對方懂得的方式付出與接受愛。
協助人們打造在關係中全新相處的互動行為模式,建立正向親密循環、讓愛流動。
-
〈適合人群〉
單身:想了解什麼樣的人最適合自己、如何找到理想關係的人
有伴侶者:想認識雙方的愛情觀、想經營美好愛情關係的人
*有伴侶者可以單獨參加,也歡迎伴侶雙方一起來深入探索關係哦!
-
〈課程內容〉
1.探索愛情:愛是什麼?用「探索卡」勾勒你心目中的愛情長什麼樣子。
2.愛情價值釐清:你最重視的愛情價值是什麼?適合的對象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用「愛情價值卡」釐清自己和伴侶重視的愛情觀,核對現在的關係,或為自己建立選擇的指標。
3.愛情中的行動:認識自己習慣透過什麼行動「付出愛」與「接收愛」,在親密關係中可以如何調整行動模式,更靠近自己或對方的理想愛情。
-
〈課程時間〉
5 / 6(六)18:30-21:30
▋愛情設計卡:如何打造完美愛情?|盧美妏心理師
5/6(六)18:30-21:30
不是在說我不好, 他是在說他自己不好。
「我可不像你,不用上班就有錢拿。」
我也被講過類似的話。
後來我忍下來了。
他說這樣的話,不是在說我不好,
他是在說他自己不好。
引用自 冏冏
前段時間,全聯發佈了一篇廣受好評的文案,用一系列的魚骨圖和文字示意,一句話的表達只要把「刺」挑走,意思維持原樣,卻變得好聽多了。那篇文案被幾千人轉貼分享,我想不單只是因為創意獨到,也因為打到了許多人的內心: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我曾跟一位朋友在網上聊到一半,想起某事要向他說明,他回「我沒空」。當即我沒多想,說「沒關係,你有空再回」,沒想到對方劈哩啪啦又打了一串字過來,大意是說他光應對自己的事已經費盡全力,他也放棄討好每個人了,最後丟了一句:「我可不像你,不用上班就有錢拿。」
看到他這樣說話,我有點傻眼。我是自己創業的人,雖然不用上班,怎麼可能不工作就有錢拿呢?不過心想,他的狀況大概不好,說話也沒有特別的惡意,所以我就回:「不好意思,是我打擾你了,好好休息吧。」
因為我明白對方不是壞人,他說的「我可不像你,不用上班就有錢拿」,被我的大腦過濾後變成「我是工時固定的上班族,休息時間有限,想要留更多時間讓自己休息」。
人會因為疲倦或被情況所迫,當下以自己的利益和感受為優先,做出無法顧及他人的行為。這是否意味著,帶刺才是人類的本能,攻擊性是我們的初始設定?
但是,分明這種攻擊性對我們是百害而無一利——除非你想在網上炒作話題。
上週末約一位修養極好的朋友吃飯,我問對方如何做到從來不動怒或出言不遜。他回答:「大概到了某個年齡階段,我頓悟到,攻擊的言語看似展現獠牙,其實是暴露脆弱的表現。」
「怎麼說呢?」
「人的有些情緒是出於對事物的無法掌控,所以用攻擊的方式獲得掌控感,但這種掌控感是一種幻覺。歸結到底,需要化解的是對自己的不滿。」
「你說像是講話帶刺也是嗎?」
「是的,因為覺得坦承的說出心裡話就輸了。」
「因為失去耐性所以出口傷人呢?」
「這是很有意思的解釋,如果內心從來沒有那些想法,又怎麼會不小心說出口呢?如果我了解每個行業各有各的辛苦,無論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至於說出鄙夷的話,這就是『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當然,說是這樣說,我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好。」
「可是人總是想要發洩的啊。」
「大多數情況沒有發洩或反擊的必要,你自己再清楚不過了。與其跟對方胡攪蠻纏,扯到切身利益的事,就訴諸法律吧,這就是法律存在的必要。不然,唇槍舌戰到最後,傷害到的總是自己。」朋友說到最後,補了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你這種人不能當 KOL,沒有流量!」我忍不住挖苦他。
「還好呀,我的願望只是陪伴好身邊的人。」
朋友和我吃完飯後,匆匆的趕去車站準備下南部出差。他上車後又發訊息給我:「雖然我不太了解 KOL 這行業,什麼樣的創作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你就寫你想寫的東西吧。」
我不知道還會創作多少年,但我想給自己訂立的必須堅持的目標,就是好好說話,希望有一天能做到從心所欲,準確表意又不刺傷誰。
試著不用憤怒,戰勝演算法。
–
我的IG:kyontw
限動分享亂七八糟的資訊
這兩個月還有團購
我的Podcast:文字與資本主義
聊觀點和喜歡的書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們總是低估別人對自己的喜歡?】
【為什麼我們總是低估別人對自己的喜歡?】
你覺得你的主管喜歡你嗎?
你覺得你的朋友們對你的感覺如何?
擔心主管覺得自己表現不好,
擔心曖昧對象覺得自己不夠好看,
總覺得同事 / 朋友 / 室友不喜歡自己。
好多的焦慮和憂鬱,都來自這些人際上的擔心。
他人即地獄,但這個地獄可能來自你的想像!?
我內心 OS:
欸拜託,你如果真的人這麼差、脾氣這麼爛,
像你說的這麼一無是處又愛惹麻煩,
我幹嘛跟你當朋友啊!?我有毛病!?
-
我想起「喜好差距」(Liking Gap)這個概念,
是指我們主觀上,總是會低估別人對自己的喜歡。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經常讓我們無法正確評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價值。
選擇性忽視主管的稱讚、戀人的重視,
或是朋友們喜歡跟自己在一起的好感原因。
其實別人比你想像中更喜歡你。
-
之前我的一對學弟妹就差點因為「喜好差距」而錯過。
女孩從大一就對男孩有好感,
但她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
男孩可能不會喜歡他。
那些不夠好的原因包含不夠好看,
臉上有痘痘、成績不夠好、不擅長打扮...
連不夠有趣都能成為她懷疑自己的理由,
女孩總是能從身上找到無數的問題。
因此,女孩在與男孩相處的過程非常小心謹慎,
連一起做報告、吃飯都很緊張,
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想著別讓男孩看到不夠好的一面。
但我明明就注意到,男孩會主動約女孩吃宵夜,
在課堂上分組也會刻意跟女孩同一組。
男孩根本沒有女孩想像中的這麼挑剔,
他也對女孩很有好感(班上的人都看得出來),
但因為女孩始終與他保持距離,
相處也都有點僵硬緊張,反而讓男孩不確定女孩心意,
更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兩人差點就因為這樣的「喜好差距」而錯過了!
(班上的同學還有身邊的學長姐好著急啊啊啊!!!)
幸好這個故事發生在關係和睦的班級,
有許多可愛的同學穿針引線湊合,
他們也就順利走在一起了。
現在想想,學生時期的戀愛好可愛呀!
但成人的愛情,沒有同學的推波助瀾(雞婆),
需要小心避免「喜好差距」帶來的影響,
一不小心可能就真的錯過適合的彼此了!
-
在工作上,「喜好差距」也常出現在主管和下屬之間。
例如當主管沒有像學校老師一樣,
常常誇獎你的表現,或是一直表達他看到你的努力,
你會不會懷疑自己在主管眼中表現不好?
或是主管提點你一項工作上的失誤,
你就覺得主管完全不認可你、覺得你能力很差?
這樣的自我懷疑、貶低,
不但影響情緒,還會影響整體的工作表現,
久而久之就像惡性循環一樣,情況越來越糟。
-
我們的喜好差距跟自尊也有關。
低自尊,也就是自我評價較低的人,
更容易受到喜好差距的影響,
自己不夠喜歡自己,更不相信別人喜歡自己。
想降低「喜好差距」對自我、對關係產生的影響,
可以以下嘗試幾個方法。

心理學家說到爛了,
加強對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可以說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知道自己哪裡好、哪裡不足,對自己評價穩定,
才不會受喜好差距影響你看待關係的態度。

不要自己在腦子裡就把整齣戲演完了。
有擔心有懷疑,不一定要直接對對方提出疑問,
也可以透過相處、委婉的聊天溝通,
核對自己的想像與真實之間的距離。
如果對方真的不喜歡你就算了,
要是對方其實對你有好感有興趣,千萬別誤判!

看到自己的優勢,練習喜歡自己。
簡單來說就是愛自己。
試著用你看待別人都是好好好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你也會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好」。

每個人性格興趣愛好都不同,
喜歡相處的人和有興趣的關係都不一樣。
就算他沒那麼喜歡你,也沒關係的,
他跟你不一樣,就像你們喜歡吃的水果不一樣,
不代表你不好!
-
「他如果對你這麼有意見,幹嘛約你去吃飯?」我問。
「難道我要覺得他喜歡我嗎?這樣會不會太自戀了?」
人們時常有這樣的擔心,
放大檢視關係中所有細節,災難化解讀。
放心,遠遠沒到自戀的程度。
你現在在極端自我懷疑的這一邊,
距離自戀還很遠很遠的。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愛情心理學:如何告別單身?】
【愛情心理學:如何告別單身?】#免費直播開始囉



直播節目有問答環節,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還有抽獎送好禮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