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心理祭》,我和幾位心理學家一人一場短講。王浩威醫師壓軸,主題是心理治療真的有用嗎?也只有重量級的王醫師能談這個主題了。
王醫師雖然引用許多研究佐證,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
「在日常生活中,有誰能夠以你為主體,不帶評價的,好好傾聽你說話超過 20 分鐘?」
太難了。
常常我們與人對話,才說了兩三句,對方就開始點評:這就小事呀、你看你就是這樣、這件事情就是OOXX、你應該要blabla...
喔,好吧,不說了。
-
「你知道我們一週說話的時間超過 8 小時嗎?」
有天和室友聊起一週時間分配。我們每週大概相遇兩天,一聊都是 4 小時以上。
不做其他事,不用手機。不預設立場,不帶評價的認真傾聽、認真說話。
這就是心理治療提供的服務。
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日常生活中,穩定擁有如同心理治療般的高品質對話。個別聊天加上室友們的群聊,一週超過 10 小時。
這個發現是驚人的,也是充滿感激的。
-
「我今天去畫廊吃到一個超好吃的奶油餅乾哦!」
「OOO真的很煩耶,又XXXX...」
「嗚嗚...奶油餅乾要等,店家說現在預定下星期才能取貨...」
「工作坊忘了訂場地了!崩潰!!!」
還記得前段時間我為了意外損失 350 元台幣的小事略感煩躁。
真的是非常非常小的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可笑。但我那兩天偶爾就會想起那 350 元。與其說是計較那個錢,不如說是懊惱自己為什麼做事會出根本不該出的小差錯。
竟然有人能好好聽我說這麼無聊的小事這麼久,還可以好好回應我的懊惱煩躁。
想想都覺得不太容易,難怪心理治療產業能存活下來。
-
所以心理治療真的有用嗎?
傾聽,是最難的。
帶著好奇心,認真專注,以對方為主體,不帶評價的傾聽。聽懂對方想說的,搞清楚對方需要的到底是建議還是陪伴。
就會有用了。
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