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很多,明知道該努力,
卻一點動力也沒有?
工作堆積如山,死線迫在眉睫,
依然效率低落又倦怠?
如何引發他人學習動機,觸發改變的發生?
-
動機,是行為的源頭。
要改變一個持續已久的行為是很難的!
想想你持續20年以上的壞習慣,
吃完飯不收碗盤、襪子亂丟、遲到早退...等,
每個人都有「明知道需要改變,卻一直拖延」的行為。
要改變行為,需要強而有力的動機,
而且是當事人自發的改變動機。
-
從動機心理學的角度,改變分為六個階段。
每個階段具備不同特色,也需要不同的改變策略,
釐清所處的階段,才知道怎麼有效觸發改變哦!
️懵懂期:
抗拒階段,當事人不覺得需要改變,也不打算改變。
〈改變策略〉
發現行為問題,引發是否改變的懷疑。
️沉思期:
開始對問題有自覺,想改變又抗拒改變,內心矛盾拉鋸。
〈改變策略〉
列出改變與不改變的理由與風險,評估可行性。
️決定期:
有行動的準備跟改變的決定,尋找可行有效的策略。
〈改變策略〉
擬定適合的行動策略,尋找可用資源。
️行動期:
執行改變決定,開始行動。
〈改變策略〉
將大方向化為小目標,採取步驟邁向改變。
️維持期:
在決定和行動期後,讓改變行為與成效持續維繫。
〈改變策略〉
辨識可能復發跡象,事先採取防護措施。
️復發期:
原有行為再度復發。
〈改變策略〉
重新整理前五個階段,一步步進行。
-
如果你「明知道需要改變,卻一直拖延」,
多半是處於️沉思期或️決定期。
針對自己所處的階段,
每天花 5 分鐘,思考與執行改變策略。
給自己一個小小的任務:
今天,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