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對」的職業生涯選擇,能讓你通往幸福嗎?】

 


前幾天接受 #天下雜誌 的採訪,主題關於「幸福」。
財務自由?有車有房?美好的愛情 / 家庭?
人人稱羨的工作?社會地位?心靈充實?利他助人?
對你來說,幸福的定義是什麼?你上次感到幸福是什麼時刻?
我們都看過哈佛大學長達80多年的幸福感研究,該研究的第四任主持人 Robert Waldinger 教授告訴我們,幸福人生的關鍵是擁有「高品質的良好關係」。
而這樣的關係可遇不可求,我們都還在學習磨合的路上。
與其盼望對的人出現、把關係經營成幸福感的來源,我個人覺得比較靠譜的做法,是從 #自己 開始。
先有能力讓自己幸福,才有機會經營一段幸福的關係。
-
「自主」(autonomy),是影響個人幸福感的關鍵因素(Ryff, 1995)。
你對自己的生活 / 工作 / 人生,是否有自主權?能掌控的程度有多大?
甚至是,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自主性」?
在華人世界的我們,從小活在關係中。
受社會文化框架影響,接收父母師長的期待,將外在標準當成自己的追求。
你以為你想要的,其實是外界認為「好」的、「應該」的。
小時候好好去上學、寫作業,當個家長老師眼裡的乖孩子;努力讀書考試,以考上好學校為目標;畢業後想找個薪水不錯或聽起來穩妥的工作;年紀到了似乎該考慮結婚生子。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完成任務」。
-
試著回想一下,當面臨選擇時,你內心的思考是哪個呢?
💡我想要什麼?
💡什麼是對的?
-
我想起醫學系的 P。
出身南部小鎮的他,帶著整個家族、整個社區鄰里的期待考上了醫科。P 讀了幾年醫科越來越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根本不喜歡醫學,反而對昆蟲有著無比的興趣,但他根本不敢轉系、重考。
從小會讀書的他,人生好像只有一個目標-考上醫學系。
未來當了醫生,收入高又穩定、社會地位高,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像在 To Do List 上打勾,實現眾人眼中的完美職涯。
他走在「對」的路上,只是這個「對」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這是「社會主流的成功」。
-
正在讀工程碩士的 F 也陷入猶豫。
F 碩士考上不錯的學校,又幸運進入系上影響力最大、合作案接最多的醫學工程實驗室,人們都說他跟對了教授「畢業即就業」。
F 知道只要跟著教授穩穩的完成研究、寫完論文,畢業就是進科技業,年薪百萬。他的父母親戚、女友,都覺得他未來可期,但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F的生涯聽起來很「對」。
但越是接近畢業,F 對這條理所當然的路徑越是充滿懷疑,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
所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自主性」呢?
選擇職業方向、選擇伴侶時,你可以觀察自己面臨猶豫時,內在的思考是哪個?
當我們不由自主思考什麼是「對」的,請一定一定要提醒自己,別忽略了內在的聲音,你真正「想要」什麼?
你也許能為了「對」忍耐一兩年,但絕對無法壓抑自己的「想要」一輩子。
「對」的職涯很難變成「想要」,就像你不喜歡吃的東西很難變成喜歡。
但「想要」做的事情,卻有機會透過清楚的生涯規劃、有策略的努力,逐步往「對」的方向邁進。
從現在開始,好好探索自己真實的渴望吧!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