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酒喝越少越好,滴酒不沾最好。
下次你被勸酒時,先問自己:
「你願意為了眼前這個人,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嗎?」
引用自 Dr.Le 李伯賢
加拿大
酒與健康指引:最終報告 


這個指引在一週前(2023/01/17)發表
應該是國際上近期最新的關於飲酒指引
過年期間,
有些IBD病友好奇每天喝多少酒才算適量,有益健康?晚餐後看到這篇剛出爐的指引,覺得還蠻實用
把相關重點內容摘要如下,讓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可以把一個標準飲酒量粗略當成一小瓶普通啤酒

包含對於健康、睡眠和懷孕安全性

「可能不會」造成酒精相關疾病

會增加乳癌、大腸癌和其他癌症風險

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若再增加飲酒量會「急遽增加」相關健康風險

會增加自身、受傷和暴力事件風險

➜ 沒任何安全飲酒量可言


對女性健康影響比男性更大、更快速增加




➜少喝一口酒都會讓你更健康!
PS. 低、中、高飲酒相關疾病風險
分別以每週2以下、3-6和7以上標準飲酒量定義
在加拿大
一個標準飲酒量是:17.05 毫升或13.45 克純酒精
相當於:




十幾二十年前的一些小型研究或專家意見
曾支持每天喝一點葡萄酒有益健康
因此網路上可看到喝紅酒的六、八或十個好處
立論多因葡萄皮有白藜蘆醇和花青素等抗氧化劑
這些物質理論上可以降膽固醇、發炎、助眠、預防老年癡呆症、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等
但葡萄酒中這些抗氧化物質含量很低
極少量的這些抗氧化劑幾乎沒什麼幫助
反而少量酒精就可能有不少壞處
近年來海量的證據以及指引都指出
酒比之前認為的更有害 

而且常扮演臨床病患健康關鍵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所轄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將
酒精飲料
列為
一級致癌物 




也就是說有充分證據證明會導致人類的癌症
包含:女性乳癌、頭頸癌(口腔癌、喉癌)以及消化系統癌症(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臟癌)
其他常見一級致癌物包含:石綿、檳榔以及黃麴毒素等

這已經是目前不爭的事實!
此外,
台灣民眾體重平均較西方人輕
缺乏乙醛去氫酶(喝酒臉紅)比例也較高
所以飲酒量的確應該更少!
之前因為有IBD病友詢問建議飲酒量
有把到當時相關研究整理過跟大家分享
然而,
這個治療指引的完整性以及影響力更高
值得大家在新的一年參考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計畫
我也是會三不五時小酌一下~
看來還是應該要盡量減少比較好啊!
那如何幫助自己一步步減少飲酒量
?


喝愈多後續相關風險愈高!





➜高油脂
或高蛋白食物可延緩酒精吸收,較不

容易一下就喝醉,也減少酒精直接刺激胃壁造成
胃炎,但最後喝的酒還是「全部會被吸收!」

料、多選擇非酒精或低酒精度飲料



這篇指引的結論就一句話:
酒喝愈少愈好 、滴酒不沾最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