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只是「失望」,而非「失敗」。
引用自 曼曼講
【親愛的,你只是「失望」,而非「失敗」】
我們常常覺得我們失敗了,我們完了
事實上,客觀的角度來說
也可能在某件事情上面,因為做了錯誤的決定,讓自己身陷泥沼,覺得人生毀了
但其實,更準確地說,我們是——對自己失望
我們的人生,並沒有真的「完了」、「終止」了
我們只是對自己失望,覺得自己怎麼做不到,懊惱自己怎麼會做出錯誤決定⋯等
在亞洲文化下長大的我們,更容易以「結果論」
我考不好=我失敗了
做錯決定=我失敗了
我們很容易以成敗論,當結果「輸了」、「不如預期」,就覺得我失敗了
導致壓力巨大,無法客觀看待情境
親愛的你,假設你以75歲的眼光,來看待一個7歲的孩子,7歲的他因為一次小考考不好,覺得自己的人生失敗了,你⋯會真的覺得他失敗了嗎?還是認為他只是對這次考試的結果失望呢?
你很清楚,他的人生並沒有終止在這場考試不如預期的結果上
當你站在夠客觀而宏觀的角度上觀看,你將更明晰一切
下次,當覺得自己失敗時,試著想想,究竟是失敗還是失望呢?
————
失望v.s. 失敗的概念是我從 盧美妏心理師 那聽來的
我很喜歡
感謝這個概念贊助了我生出這一篇文章
願大家能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境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