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下集》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拆解我們對婚姻的美好幻想,在笑聲與荒謬之中,呈現婚姻裡的壓力、妥協、矛盾,甚至是孤獨。
▋你的婚姻,是 1+1=1,還是 1+1=0.5?
當身邊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很難不產生「是不是該結婚了?」的焦慮。
傳統觀念中,婚姻被視為人生的「必經之路」,甚至像是一種「社會進度條」。
但現實卻是,「你以為找一個人作伴,會是 1+1=2,但其實只是 1+1=1,甚至是 0.5。」結婚不見得讓人更完整,有時反而需要壓縮自己、遷就對方,甚至磨去原本的個性與生活方式。
心理學上,健康的親密關係應該是「完整的個體 + 伴侶的陪伴」,但許多人在進入婚姻後,卻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需求,試圖迎合家庭與社會的期待。
劇中林宜玲(柯佳嬿飾)婚後與婆婆同住,丈夫曾學友(劉以豪飾)事事聽從母親,讓她在婚姻中逐漸感到窒息。
這樣的壓力不僅來自家庭,還來自社會對女性的刻板期待,「好媳婦」、「支持丈夫」、「顧好家庭」,但卻沒有人問:「妳自己過得好嗎?」
「不分男生女生,大家都要努力唸書、找好工作,可是一過 30,大家就會改口,要女人不要那麼愛工作,要早點結婚生小孩。」
劇中林宜玲對丈夫的「媽寶行為」感到挫折與憤怒,這並不只是來自婚姻中的摩擦,而是來自「期待與現實的落差」。
這句台詞直指社會對女性的雙重標準,從小被教育要努力、要獨立、要有事業,但當年齡超過 30,社會的焦點卻轉向「結婚、生子」。
這樣的轉變,讓許多女性感到迷失,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過去努力的意義。
林宜玲原本期待婚姻能帶來穩定與支持,卻發現它帶來的是更多束縛,於是開始動搖。
《童話故事下集》最殘酷的地方,就是戳破了「結婚等於幸福」的迷思。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女性的角色在不同時代中不斷變化。過去,婚姻被視為女性的歸屬,是安穩生活的保證。
但在現代,越來越多女性開始思考:「婚姻真的適合我嗎?」
「娜姐覺得生小孩跟老公不是一個套餐,她現在只想要單點小孩,不想要加點你。」
劇情走到這裡,反映了當代女性對於「婚姻與母職」重新定義,生小孩不一定要與婚姻綁在一起,而婚姻,也不一定是人生的標配。
「人生跟剪接一樣,是由很多選擇組合而成,差別是人生沒有腳本。」
身為心理師,我想提醒每位女性:無論選擇單身、結婚,或是離婚,關鍵在於,這是不是你自己想要的?
當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並找到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伴侶,婚姻才能成為支持,而不是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