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你的心理狀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過年期間,AI 新消息不斷,你跟上了嗎?
還是跟我一樣暫時搞不清楚 ChatGPT 和 DeepSeek 的區別?
隨著網路和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
但同時,這些變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
有些影響是積極的,但有些,可能正悄悄侵蝕我們的心理健康。
-
💡1. 資訊爆炸,錯失恐懼焦慮感上升
「今天又有什麼新科技?我是不是落後了?」
每天打開社群媒體,無數的新知識、新趨勢撲面而來,
AI 技術不斷更新,讓許多人擔心自己的技能過時,
導致「知識焦慮」。
演算法推送的內容讓我們無法停下來,
越看越焦慮,生怕錯過任何重要訊息,
陷入「#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試試這樣做:
✅ 刻意減少資訊攝取,每天設定固定時間閱讀新聞或學習新知。
✅ 接受「不可能知道所有事」的事實,專注於自己真正關心的領域。
-
💡2. AI取代勞動力,職業不確定感增加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
許多職業因AI自動化而發生變化,
這讓不少人感到職涯不確定性,
甚至對未來感到無力或憂鬱。
當一個人對未來沒有掌控感時,焦慮就會加劇。
👉 試試這樣做:
✅ 與其擔心被取代,不如學習如何運用AI,提高自己的價值。
✅ 強化不可取代的「軟實力」,如創造力、人際溝通、問題解決能力。
-
💡3. 社交關係變虛擬化,孤獨感增加
「每天在網上跟很多人聊天,為什麼還是覺得孤單?」
網路與 AI 讓溝通更方便,但也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淺層」。
我們習慣用訊息交流,卻減少了面對面的深度互動,
導致「即使朋友很多,心裡卻還是覺得孤獨」。
👉 試試這樣做:
✅ 刻意安排「無科技時刻」,和朋友或家人進行面對面交流。
✅ 深化人際關係,與其「廣交朋友」,不如「深交幾個值得信賴的人」。
-
💡4. AI個人化推薦,導致思維僵化
「為什麼我看到的內容,永遠是相同的觀點?」
AI 的演算法會根據我們的興趣推薦內容,
這讓我們陷入「#同溫層」,
只接觸與自己觀點相符的資訊,
導致思維變得封閉,對不同意見的包容度降低。
👉 試試這樣做:
✅ 刻意閱讀與自己立場不同的觀點,訓練開放思維。
✅ 關注多元化的資訊來源,避免被演算法「餵養」特定思想。
-
💡5. AI與網路便利性,降低耐心與專注力
「為什麼我越來越沒耐心,看完一篇長文章變得好難?」
短影音、AI 自動摘要等技術讓我們習慣快速獲取資訊,
導致專注力下降,耐心減少。
我們變得越來越習慣即時滿足,
但這也影響了我們在工作與學習中的耐力與深度思考能力。
👉 試試這樣做:
✅ 每天練習專注,例如 10 分鐘不滑手機,專心做一件事。
✅ 閱讀長篇文章或書籍,訓練深度思考的能力。
-
▋科技可以影響心理,但選擇權在我們手上
AI 與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能被動接受這些影響。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行為與心態,
讓科技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工具,而不是讓它主導我們的情緒與思維。
AI 時代,你的心理狀態有受到哪些影響呢?你又會如何調適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