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新書上市
▋面對「失去」的態度
.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免不了遭逢「失去」。
.
一般我們最常想起的可能是與相愛之人離別、死亡、失敗或失業等,
但其實所有事物,都足以成為「失去」的對象。
有可能是珍愛的人或物品、社會經濟地位、健康、時間,
或者想要守護的信念等。
.
無論失去什麼,
我們只要經歷此過程,就會感受到情緒上的痛苦。
.
然而,有時在面對失去時,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話: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會經歷類似的痛。
人生就是痛苦的連續,忘了吧,時間會治癒一切的。」
.
就算明白「生活本就如此,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人生本來就充滿痛苦」,
嘗到的痛也不會就此雲淡風輕,更不會從中得到安慰。
因為「失去」的經驗完完全全屬於我。
.
憂鬱和焦慮也都和失去有關。
.
所謂的「失去」,
指的是某個重要人物、角色或物品等對象的消失或消逝。
當我們遺失了某件珍貴的物品,內心就會感到憂鬱;
又或者面對喜愛的人過世,離開自己全心全意付出的公司時,
心底也都會產生憂鬱的感覺。
.
此外,若我們預期未來可能失去某些珍貴的事物時,
就會變得焦躁不安。
像是認為自己無法擁有一個安心休息的家,
或者可能因疾病失去健康時,自然就會感到焦慮。
.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
.
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經歷憂鬱;
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
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
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就會落入焦慮的漩渦。
.
以上摘自《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讓思緒定焦「當下的我」,練習不比較、不猜測的心靈肌肉鍛鍊指南》
.
-
.
▋美妏讀書:唯有當下,真實存在
.
當我們把心放在過去,很容易陷入憂鬱和沮喪,
因為那些不可挽回的事無法重來。
當我們把心放在未來,很容易產生焦慮,
未來一切都無法掌握,我們無法 100% 掌握什麼。
.
我在講課時,經常跟學員分享這個概念,
看到這本書就是以此為主軸發展,
覺得英雄所見略同(誤)。
.
憂鬱和焦慮情緒,
很多時候跟我們認知思維習慣有關,
這本書從許多不同角度帶讀者去練習,
深入探索個人內在,調整思考習慣,
讓我們不為憂鬱或焦慮所困。
.
專注在當下吧!
唯有當下是真實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