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性/性別】同志大遊行—兩岸心理治療工作反思‏


在台灣,每年大概到了十月中下旬,你就可以看見一群人穿得五顏六色甚至是奇裝異服、手中揮舞著彩虹旗幟,他們並不是要去參與萬聖節的狂歡,而是走上街頭參與一場爭取自己權益、為愛發聲的運動,這是台灣的同志大遊行。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參加同志大遊行已經變成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年輕人們呼朋引伴,或把同志大遊行當成是一場展現自己的嘉年華、或把這裡當作輕鬆散步的游憩之處,甚至是充滿浪漫溫馨的約會聖地。

台灣雖然很小,但它有很多華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次,台灣舉辦了華人歷史上第一次的同志大遊行,2003年11月1日,第一屆台灣同志遊行舉辦於台北同玩節,但許多台灣民眾其實並不知道有這個活動。那次也是第一次,有政府官員公開為同志活動站台並給予祝福和支持,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公開表示:「一個國際級的城市,應該對於不同族群與文化的個體予以尊重……這是一個都市豐富及多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多年來,同志運動與同志議題透過同志大遊行不斷在台灣社會曝光,有時候引起爭論,有時候引起宗教團體之間的對立,甚至是政治角力的傾軋。但慢慢地,台灣社會越來越願意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接受同志們的存在,不但有同志的立委與議員參選人出現,隨著世代交替的腳步往前邁進,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世代表態支持接受同性戀與同性婚姻,同志議題在台灣遠遠不再是一個禁忌。同志大遊行也從怪力亂神成為LGBT族群展示驕傲的伸展台,更成為台灣社會多元包容的像徵。

當你的視野被這些或赤身裸體的小鮮肉、濃妝艷抹的變裝愛好者與滿身皮革裝扮、不知道是什麼性傾向族群的朋友包圍,別急著被他們的外表眩惑,仔細看看他們臉上的神情,你可以看到自信與驕傲。身為異性戀的自己、身為這個社會大多數的自己,我不禁反思: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肆無忌憚的笑、肆無忌憚的玩耍、肆無忌憚的去愛與被愛?在遊行當中,我可以輕易甚至強烈地感受到每一個人眼睛裡散發的熾烈愛火與赤子之心,如同Bea Miller的那首《Fire N Gold》裡所說的「This is our time to own it, So own it」(此時此刻只是屬於我們彼此,所以好好享受此刻),這是一場歡樂的海洋,我身處其中。但靜下來回歸我的專業,我看到了更多,那是深沉的、經年累月的壓抑。

身為一個遊走兩岸、專注在同性戀/多元性別議題的心理治療工作者,我見到許多的性少數族群,帶著揣在懷裡難以啟齒的秘密來到我面前,他們希望被理解、被接納,期待這個社會對他們敞開包容的雙臂,不用繼續待在陰暗狹窄的櫃子裡掙扎著「出櫃」。在這些過程中,深刻了解我們沒有任何不同,也沒有任何教條或宗教應該去將一件很自然美好的事情扭轉為仇恨與壓迫,更不用說讓他人享有同樣的權利事實上並不會壓迫到我們自身。

「願天下人有愛其所愛的權利」,對台灣的年輕世代來說,早已深深熔鑄在我們的信念裡,大陸方面比較像是十幾年前的台灣,談及同志議題多半反應是矯正、治療,只是近幾年與對岸年輕一輩的夥伴、個案接觸後,越來越感受到包容接納的氛圍逐漸形成。關於同志大遊行,我想,每年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不只是因著身為一個助人工作者的田野調查需求,更是回歸到身為一個「人」應有的價值與態度:確信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平等,都有愛人的權利。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在台灣所體會的這些經驗能夠對大陸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無論是在台灣或在大陸,在一次又一次與個案深度會談中讓我深刻了解,「同性戀」及其他性少數族群,不只是議題或是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活動,而是身邊許多朋友每一天睜開眼睛的生命困境。期待直到有一天我們也許不必再特別舉辦同志大遊行去爭取這樣的權利,而是被人問道:「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輕輕地帶過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