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學音樂的好處

 

前段時間我和彭老師討論起 #學音樂的好處
雖然現在大家都質疑學音樂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嗎?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可以,要讓孩子學點表演藝術。
從小學習音樂的我們,習慣面對舞台和觀眾。燈光打下、布幕拉起,你只能往前。這是多大的壓力。(尤其彭老師還學習吵死人的嗩吶。)
當你演錯了音符小節,絕不能沉湎於過去的錯誤,必須立刻專注當下,趕緊跟上、努力挽救分家的樂曲。
錯誤已成事實不可改變,當務之急不是咎責謾罵或是反覆困在懊悔中。
這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幫助。
鍛鍊了良好的 #危機處理能力,也能在各種壓力挫折困難中展現不可思議的意志力。
我想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P.S. 圖為10年前的練琴照。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理解大於陪伴, 存異大於求同。

 

成年人的友誼:
理解大於陪伴,
存異大於求同。

【廚房裡的心理師:不是北京的炸醬麵】

 

【廚房裡的心理師:不是北京的炸醬麵】
晚餐的主食是炸醬麵。
北京炸醬麵特色是大碗死鹹,#向記老醬 滋味豐富不死鹹,很不北京。雖然今天炸醬一不小心失手加多了,配上溫潤的蛋黃還是美味。

 

【專業認證】愛情設計卡:親密關係與伴侶諮詢專業培訓

 

親密關係中多數的矛盾衝突,起源於伴侶雙方不理解彼此的需求與期待、情感傳達不到位,或是誤解對方行為背後的意涵。
受限於語言與表達能力的限制,在親密關係、婚姻伴侶和家庭諮詢中,經常效率低落或產生誤會。
《愛情設計卡》是一套專業的情感諮詢工具,協助人們整理親密關係中的內在需求與外在行為,分為「價值需求」和「行為互動」兩大主題。
諮詢師在情感議題或伴侶諮詢中,運用《愛情設計卡》可以協助個案將細膩隱微、難以捕捉的情感需求具體化,並落實到雙方的行為調整與改變。
透過諮詢中牌卡的操作過程,清晰明確的讓伴侶理解彼此的需求,學習如何用對方懂得的方式付出與接受愛,打造全新相處的互動行為模式,建立正向親密循環、讓愛流動。
-
〈課程內容〉
一、《愛情設計卡》設計架構與理論背景
二、愛情心理學經典理論與研究
三、親密關係與伴侶諮詢中的牌卡運用
1.牌卡使用原則
2.什麼時候適合使用牌卡
3.牌卡在親密關係與伴侶諮詢中的運用
四、諮詢實務技巧與演練:
1.個別情感諮詢(單身/有伴侶)
2.伴侶諮詢
五、常見情感問題處遇
1.如何找到對的人?
2.如何與心儀對象拉近距離
3.伴侶異同分析與協調/婚前諮詢
4.伴侶衝突調解
5.關係斷裂:分手/離異
6.建立理想的親密關係
*完成培訓可獲得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認證
-
〈課程時間&報名〉
2022/3/12(六)~2/13(日)9:00-16:30
-
〈課程地點〉
地點:台北市(近捷運中山國小站)
*行前通知將於活動前E-MAIL/簡訊通知,若未收到請私訊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
〈課程講師〉
盧美妏
往來各國的諮商心理師&職涯發展師;蔡康永情商課專業嘉賓;台師大心輔系學士/諮商心理學碩士/社會教育博士班;現為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總監。
個別諮詢服務超過7,000人次,線上課程單場超過12萬名學員;曾獲選最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諮詢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美心理論壇演講嘉賓。專長職業生涯規劃、情感/非典型關係、自信/自我價值提升。
許庭韶
諮商心理師&美國NLP大學(NLPU)認證高級導師&美國ABNLP協會國際認證導師&美國NGH授證催眠治療師&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團體諮詢師;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現為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首席課程顧問/資深諮商心理師,擅長潛意識工作及各式卡牌培訓。
-
〈牌卡介紹〉愛情設計卡
《愛情設計卡》是一套專業的親密關係探索工具,協助人們整理在戀愛/婚姻中的內在需求與外在行為,建立美滿的愛情關係。
愛情價值卡:探索個人內在最重視的愛情價值,核對伴侶之間的需求與期待。
行動探索卡:釐清伴侶的互動行為以及對關係的想像,打造更理想的互動模式。

 

【職業生涯規劃工具-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培訓】

 

【職業生涯規劃工具-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培訓】
#自助助人兼職斜槓新選擇
有興趣的夥伴千萬不要錯過嘍!!
4/9(六)~ 4/10(日)9:30 - 17:00(12h)
地點:近捷運中山國小站
前十名報名還加贈職業生涯規劃工具-人生設計卡!(市價750元)
課程介紹&報名:https://forms.gle/Ru9Zpb4Rcse5QjB89
*人生設計卡兩整天專業培訓,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認證專業。
*人生設計卡背後的職業生涯經典理論,實用職涯諮詢技巧。
*個別諮詢中的運用,學校課程、企業培訓、職業生涯講座與團體帶領方式。
*心理師、社工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各級學校教師、HR...等助人工作者。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別讓那些聲音阻擋你的腳步!

 

童年時阻擋 #自由 的理由是:「你還是個孩子」;
成年後阻擋 #快樂 的理由是:「你已經是個大人了。」
別讓那些聲音阻擋你的腳步!
去做吧!去飛吧!去愛吧!
擁抱自由和快樂❤️

【食在芝加哥:李宗盛最愛的瑤柱蛋白炒飯】

 

【食在芝加哥:李宗盛最愛的瑤柱蛋白炒飯】
芝加哥中國城的粵菜餐廳萬濠一向是我的心頭好,今天發現原來他是米其林餐盤推薦。
萬濠最出名的是 #瑤柱蛋白炒飯。李宗盛當年來芝加哥開演唱會,曾連續三天造訪萬濠,就為了一啖這份炒飯。
看似簡單的炒飯,工序倒是複雜。瑤柱(乾干貝)先用高湯泡開,再入鍋蒸,炒飯用料也不馬虎,炒得粒粒分明,最後配上炸酥的瑤柱,吃起來層次豐富,口味清爽鮮美。
吃少少的我今天難得吃了一碗飯!
P.S. 圖為穿著姐妹裝還是超級不像的親姐妹。


 

【廚房裡的心理師:厚厚的牛肉漢堡】

 

【廚房裡的心理師:厚厚的牛肉漢堡】
美國日常是一大清早配合時差起來工作,然後做早餐,叫大家起床吃飯。
昨天剛買了高品質新鮮牛絞肉,今天早上捏成厚厚的漢堡排,又煎又烤,搭配布里歐麵包組裝成一個大漢堡。
(煎鍋裡的牛油也不能浪費,拿來炒滑蛋~)
蛋白質滿滿的早餐🍴

在美國懷念台灣垃圾食物的代價。

 在美國懷念台灣垃圾食物的代價。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憤怒是自我防衛的本能,當然要生氣!】

 

【憤怒是自我防衛的本能,當然要生氣!】#免費贈書活動請看文末
「那人說出口的話讓我火大!」
「在結帳櫃檯或是ATM 拖拖拉拉的人很煩耶∼」
「店員的態度太讓人生氣。」
.
想想,當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人事物,我們就會產生不愉悅的心情,有種只有自己吃虧的感覺。
.
在當下確實有感受到「#損失」,但這並非因為我們在這件事上吃虧,而是當被負面情緒左右後,可能讓原本容易解決的小事變大事,從這層意義上來看,造成更多的損失了。
.
因為一點小事就不耐煩地把氣出在其他人或物品上,因而破壞人際關係,或扼殺了自己職涯上的發展,這樣的損害沒有辦法實際估算吧!但這類事情,卻頻繁發生在生活中。
.
本書將解說人為什麼會感到不耐煩、生氣等情緒產生的機制,以及該如何壓抑,也將配合大量的「憤怒經驗」事例,具體說明如何處理自己或他人怒氣的技巧。
.
-
.
▋不懊悔的發怒技巧
.
💡不讓自己反射性發怒的「六秒原則」
.
反射是指放任自己發怒,不經大腦思考說話或行動。
.
快發怒時,慢慢地在心中數「一、二、三、四、五、六」,
.
這是為了等待六秒而數數喔,所以別想著要快點數完然後回嘴啊!
.
💡丈量憤怒的強度量表
.
假設現在正在生氣,但實際上不清楚怒氣的程度在哪,有可能因此而不必要地過度生氣,試著將憤怒的強度數值化。
.
✓平靜的狀態為零
✓有點不耐煩、小悶氣輕度憤怒為1~3,
✓不悅、惱火的中度憤怒為4~6,
✓非常強烈的憤怒為7~9,
✓視為你人生最大等級的憤怒則是10
.
當持續判斷自己當下的程度分數後,往後再動怒時就能客觀看待「哎呀,這點程度的憤怒根本不算什麼啦〜」,進而有效讓情緒立即平復。
.
💡I Message的自信溝通術
.
將主詞改成「I」(我)的「I Message」,舉例來說:「都因為你工作速度太慢,造成大家困擾。」
.
換句話說:「我現在因為工作無法照預定進行感到很困擾啊。」
.
只是換個說法,說出口的話就變成你現在的想法,也大幅降低要追究對方責任的感受,另外,感到困擾的是「工作無法按照預定進行」而非「你的工作速度太慢」,這種說法也不會造成對方不愉快。
.
以上內容摘自《好好生氣,不懊悔的技術:情緒不再爆怒,也不會自己越想越氣,更能叫別人照你心意做》。
.
-
.
〔免費贈書活動〕
.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心理師」
2.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3.於本文留言「我要好好生氣」,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要好好生氣 @王小美 @李阿明)
.
抽獎時間:12/31(五)
.

 

【廚房裡的心理師:下午茶時間】

 

【廚房裡的心理師:下午茶時間】
「動手做」是一種心理治療。
烹飪、運動、手工藝…都是,停下思考,放下手機,專注在眼前的事物。
那些焦慮煩擾像朵雲輕飄飄的,飄進來又飄出去。我眼裡只有要翻面的鬆餅。
〈MENU〉
日本九州穀物鬆餅&在地小農鮮奶油
滿滿香料加了薑黃的香料奶茶

 

人生本來就沒有容易的選項。

 

我聽過許多人懷抱著美國夢。
好像到了美國這個夢想之地,現存的困境都會轉好。
我只想說,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拿一些困難,去交換另一些困難。
離開亞洲習以為常的便利生活,光是每天要吃什麼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文化種族簽證…等各式各樣更複雜的問題。
人生本來就沒有容易的選項。

 

【廚房裡的心理師:芝加哥早安】

 

【廚房裡的心理師:芝加哥早安】
芝加哥小廚房重新開張!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當然要吃好吃滿~
〈MENU〉
烤蔬菜芝麻葉溫沙拉&沖繩雪鹽
新鮮黑松露奶油&布里歐麵包
想念很久的美味雞蛋
黑森林火腿
蔬果汁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你可以隨時轉身,但不能一直後退。」

 

「你可以隨時轉身,但不能一直後退。」
無論你在一段糟糕的關係中,
或是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纏身。
都要記得,你絕對有轉身的能力。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年輕人!精神內耗正在掏空你!】

 

【年輕人!精神內耗正在掏空你!】
今晚很榮幸和中國大陸數一數二的知識平台 #一刻talks 合作,主講 #青年精神內耗#職業生涯迷茫 的應對之道。
疲憊、倦怠、無望、失去動力...精神內耗正席捲這個世代的職場人。
想擺脫這樣的無力感,最重要的是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建立有價值、有意義感的職業生涯之路!
雖然我也常常累到感覺 #被掏空,但我熱愛著我的工作,每天都很喜歡我在做的事,充滿意義感。能量流失了很快就能補回來,不會被真正的淘空。
只要是工作沒有不累的,但千萬不要在原地打轉、自我內耗。趕緊開始行動,建立有意義感的職業生涯吧!

 

履歷的重要性

 

強烈建議有求職需求的朋友們,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履歷,或是尋求專業的履歷健診。
我自己在職涯諮詢中,常常遇到很多學員一份履歷用好多年,或是每次都拿舊的改一點點就重新投,理想職缺就這樣離你遠去了啊啊啊!!!
 
 
最近有一些人找我做 #履歷健診,我才發現原來我的諮詢表單裡面沒有這個項目啊!!(真是抱歉)
看到求職者寄來的履歷時,發現大部分人在寫的時候都會先上網做功課,所以都寫得蠻完整的,內容也呈現得很具體、很不錯。像是有 #列點呈現重點#具體化 曾經做過的專案,或 #數字化 曾經達到的業績。
但我怎麼看,就是覺得少了什麼...
在過去擔任人資的經驗裡,進行徵才招募的過程中,看過上萬封的履歷。也曾經在幾週的時間裡,就必須在上千封履歷中找到我想要見個面、實際聊聊的應徵者。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要選出不會浪費時間(我及用人主管的面試時間)的人,容易,也不容易。
一間對用人機制有基本認識的企業,會非常清楚我們 #想要的人才 長什麼樣子、具備什麼能力、是否適合我們公司,以及這個職位。而我們也會盡可能清楚的呈現在 #職位描述#JD)上面。
只是這個職位描述,企業也只能 #盡可能地清楚呈現 我們對於理想中的人才要求,也如同各位 #應徵者,只能用文字在履歷上,#盡可能地清楚呈現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在這裡,我想直接問問各位:
💪我要把我做過最厲害的事情都寫出來!
💪我曾經做過的專案、達成的業績,都要完美呈現!
💪我真的很想要應徵上這個工作,所以我要讓他們知道我的『好』
這些是我最常在看履歷的時候,感受到的。
然後,我就覺得好可惜喔~
然後,我就花個3-5秒的時間快速瀏覽完,繼續看下一封...
————————————————
最近一次我在做履歷健診時,我請求職者C先將他要應徵的 #外商職缺、職位描述,一起跟履歷寄給我。我簡單看完職位描述,再花不到十秒的時間看他的履歷,就發現,天哪!怎麼跟以前我 #直接丟掉的履歷 一樣!!
但因為我認識這位求職者C,我知道他的資質跟經歷很不錯,同時因為我畢竟拿了錢要辦事,我可不能直接丟掉😅
而他現階段的目標是取得面試的機會,所以我想了想,在諮詢的期間請他做了幾件事、問了幾個問題。
「你現在是不是在書桌前面用電腦、看著你寫的履歷?你現在站起來!」
『疴…好』
「你房間是不是有窗戶?你走到窗戶邊,面向外面,把眼睛閉上」
「因為你參加過這間公司的求職說明會,請你現在想像,你是那一個在看上千上萬封履歷的 #面試官。有這麼多封履歷,每一封履歷你會花多少時間瀏覽?」
『大概十秒吧~』
「好的,那你現在瀏覽到C的履歷,你看了有什麼感覺?」
『嗯...會看到很多在a公司的經歷,但都是行銷類的,可是我要找的人是資料分析的人』
「嗯,所以你會把C的履歷...?」
『我會先放到一邊』
「恩恩,好的。那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封。
這一封履歷,抓住了你的目光。
這些內容,讓你會想要花了十秒瀏覽之後,再回頭看一些細節。
甚至,你對這個人很好奇,會很想找他來見面聊聊。
那麼在這封履歷上,他寫了什麼?」
『他有一些數據分析的經驗,也做過資料整理的專案』
「恩恩,還有嗎?還有什麼會讓你想立馬打電話跟他約面試?」
『他在顧問業待過,感覺做過的事情跟我想要找的人很像』
——————————————————
簡單的幾個問題,我讓C知道,接下來可以怎麼著手修改履歷。
當然我可以從一開始就告訴他,這封履歷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應該要怎麼寫才會抓住面試官的眼球。
但是這樣一來,C就沒辦法把這個技能帶著走,而接下來每一次寫履歷,他都會帶著不自信來向我求助,沒辦法跳脫「#我要把自己的好都呈現在履歷上」的想法,而忘記「#面試官怎麼看待這封履歷」的觀點。
——————————————————
好久沒有寫這麼多字的分享了,但我發現這真的是好多求職者的盲點呀!!
希望C可以順利拿到面試邀請,也希望正在求職階段的各位也能順順利利!
 
 
 

【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募資優惠價格倒數計時!!!
-
【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設計這堂課的初衷,是為了讓同樣為內向性格的你,可以更安心地做你自己。
並且透過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依據職場社交情境
社交前➡️學會相關安頓自己的技巧方法,舒緩自己的焦慮
社交中➡️見面當下怎麼系統化觀察對方、掌握情勢。過程中如何運用開啟關係的技巧、舒服的和對方建立連結。
社交後➡️如何繼續維持你們的熱度,形成有意義的連結
 
 
 
【給內向者的「不得不」職場社交指南】
從小,我就不太擅長講話
總覺得自己講的話,不知道為什麼常常都很容易詞不達意
也總是會有好多內在的小劇場「我現在說的話,對方想聽嗎?」、「他會在意我說的話嗎?」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了一點點自己的看法,卻發現身邊的人沒反應,內在又陷入各種自我批停。
「他沒有反應欸,是不是對我說的東西不感興趣?」、「我剛剛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
常常情況都演變成如果我不說話,別人會覺得我不合群,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可是說話,又容易詞不達意,容易被其他人忽略或是更慘的被誤會。
常常卡在說與不說,內在好多焦慮的小劇場在內心運轉。
覺得要社交真的是一件麻煩又痛苦的事。
-
如果跟熟悉的朋友混在一起,因為他們了解我的狀況,互動起來倒也還好。但是偏偏進入到職場中有很多「不得不」的社交場合,像是被派去參加需要互動的研討會議、去做提案、臨時要去接待公司貴賓,這些情境對內向的人來說,都是充滿壓力的。
尤其我本身也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常常都要面對大量陌生的個案,聽他們的人生議題。剛開始在訓練的時候,我簡直都快要被內在焦慮給淹沒了,明明對方在說話,但我根本無法專心,滿腦子都在想等等我要回他什麼…想當然爾,對方就會覺得我根本沒有用心,也沒有真的聽懂他的問題,很難對我產生信任…。
-
所以我開始大量學習不同心理學的課程、鑽研適合自己個性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方式。嘗試去盤點自己內向性格的優勢,思索這些優勢,可以如何幫助我與人互動交流,可以從容優雅地在這個世界中,展現自己的影響力。
-
我以前也常常羨慕外向者的活潑、熱情,覺得他們常常在人群之中就自帶氣場,而且很簡單就可以跟別人產生連結,被別人喜歡。所以我也曾經嘗試模仿外向性格的人,在社交場合中假裝自己很熱情,希望讓自己也被別人喜歡,但不知道為什麼,就算當下可以表現得不錯,但也總是一下子就沒力了。
所以在彎彎繞繞的幾次嘗試之後,我發現應該要改變策略,因為一直去模仿別人,就好像是硬要去穿一雙不適合自己腳的鞋子,可以勉強一時,但長期而言,終究不是個「讓自己舒服」的策略。
-
因此,這堂課程,集結了我自己本身的血淚成長經驗,以及我十幾年諮商助人的實戰案例,每堂課都和大人學來來回回精修三四次以上,為的就是要提供真的對內向者有幫助的一套實務課程!
設計這堂課的初衷,是為了讓同樣為內向性格的你,可以更安心地做你自己。
並且透過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依據職場社交情境
社交前➡️學會相關安頓自己的技巧方法,舒緩自己的焦慮
社交中➡️見面當下怎麼系統化觀察對方、掌握情勢。過程中如何運用開啟關係的技巧、舒服的和對方建立連結。
社交後➡️如何繼續維持你們的熱度,形成有意義的連結
-
當你跟著課程具備起了這些能力,你知道怎麼讓自己輕鬆應對這些「不得不」。搭配你本來就有的專業技能,必然能讓你職場之路更加順遂!!!
你並不需要變成其他人,而是可以在課程中,漸漸安頓自己,了解自己,更愛自己,並且擬定適合的策略,幫助自己去應對複雜的世界,並從容地展現你獨特的魅力!
-
這堂課是純語音課,所以可以隨時隨地都能輕鬆的收聽。
同時並提供完整的逐字稿以及精美的學習單
可以用自己的速度,好好地吸收並學習!
-
邀請你,一起來參加吧!!

「婚姻裡沒有理想,有的要麼是妥協放棄,要麼是充滿血腥的抗爭。」

 

「婚姻裡沒有理想,有的要麼是妥協放棄,要麼是充滿血腥的抗爭。」
by 日劇《legal high》
有人說 2021 年是 #離婚元年,誰離婚都不奇怪了。
我倒是覺得,社會氛圍正逐漸改變。
以前金童玉女離婚,人們會說:「不相信愛情了!」
好像完美的愛情只能以婚姻來演繹,豐富的靈魂也只能扮演好被寄託的童話角色。
現在看到離婚新聞,人們祝福,支持一個人也能創造更好的生活。
#離婚 不再是愛情的失敗,這個行動最新的象徵是:
愛情充滿了活力與可能性,無論何時,我們都有機會追尋更好的生活。

 

【西雅圖平安夜:義大利小餐館】

 

【西雅圖平安夜:義大利小餐館】
平安夜在西雅圖,一家據說很傳統的義大利小餐館。
整間餐館大概十來張桌子,廚師和服務人員都不多,佈置簡單溫馨,像到朋友家作客的舒適感。
餐點大出預料的好吃。前菜冷肉盤上完,就是澱粉爆擊。
我想起某次在台北某間義大利小館子的用餐經驗,也是前菜上完就無限澱粉,同行友人頗不適應。義大利朋友說:「這很義大利!」今晚的菜單也就只分前菜、燉飯、義大利麵、Pizza、飲料幾個類別。
前菜是冷肉和布拉塔起司,新鮮爽口又香醇的布拉塔起司,搭配番茄沙司好吃到難以置信;義大利麵是店家每天手工做的,寬寬的新鮮麵體搭配白醬與風乾番茄、嫩雞肉,好吃好吃;燉飯也是超水準表現。
更別說 Pizza 了,餅皮麵粉香吸引人,吃起來彈潤帶脆,自製番茄醬汁和外面罐頭完全不同,羅勒神奇的很大片,總之一言難盡的好吃。
我們姐妹兩人根本吃不下這麼多,每道菜都打包外帶當宵夜。
總而言之,是一頓非常滿意的平安夜晚餐呀!有來西雅圖的朋友可以來吃吃看哦!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其實看王力宏家的八卦,我時不時會想起李安。

 其實看王力宏家的八卦,我時不時會想起李安。(文 / 倪一寧)

比如王力宏父親一開始並不支持他搞音樂,覺得小孩有個音樂愛好挺好的,「陶冶性情」,但走音樂道路就不必了。據說他父親訓斥他的原話是:你看看美國搖滾都是什麼人在做……我怎麼可以讓你和這些人為伍呢!
真假有待考證,但我覺得,很像華人知識分子爸媽會說的話。

王力宏為了音樂一度跟父母絕交過,17歲偷偷跑到台灣。
後來他實在是紅得太快了。
而且雖然搞音樂,卻是在威廉姆斯學院學音樂,屬於學院派,具有某種「正統性」,父子這才重歸於好。

有意思的是,王力宏一邊身體力行地跟父母對著幹,另一方面,他父母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以及「把職業和人品掛鈎,認為職業和人都分貴賤」的心態,幾乎是百分百地傳承給了他。
所以王力宏對學歷有種執念,除了強調李姐是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的,他後來獲得馬薩諸塞州威廉士學院和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他都飛去現場領獎並且很高興地曬了。

李安的爸爸跟王力宏父親異曲同工,很長一段時間里,父親一直希望李安「走正常的路」,到大學教書或者當官。
1993年,《喜宴》獲得金熊獎,父親建議李安可以改行了。
後來拍完《理智與情感》,父親還不甘心,「小安,等你拍到50歲,應該可以得奧斯卡,到時候就退休去教書吧!」

這種網上讀到覺得有點啼笑皆非的話,卻是華人知識分子父母的普遍心聲……

所以李安拍得出《喜宴》。
趙文瑄演的兒子是同性戀,為了對付爸媽,他找了個女人假結婚,他的父母跑來美國看望他們,給他們張羅了一個風光的喜宴。
趙文瑄跟這個女人假戲真做,女人真的懷孕了。
最後趙文瑄的男友發現,他爸爸其實聽得懂英文,一早就知道兒子是gay,只是裝傻。
他得意洋洋地對著趙文瑄的男友說:要是不讓他們騙我,我怎麼能抱得上孫子呢?

有人說這一幕表現了中國人的高明和圓融:父母包容兒子的性取向,兒子媳婦離婚但留下孩子確保血脈流傳。
但細想一下,毛骨悚然, 李安的片子很多都是這樣的,看著是暖色調,細想是恐怖片。

看王力宏八卦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這個片段。

王家的八卦真的很像李安的電影。
尤其是一邊自詡「正經人家」,一邊兒子可以跟父親談論女友的月事,全家對著女人的一灘經血,研究她是不是處心積慮想要高攀。
這個場景真的,太他媽適合拍電影了。

現在回過頭來,也能理解為什麼2013年,王力宏要氣急敗壞地拆CP了。
我以前只覺得他跟李雲迪的這段緋聞,他自己應該也得益不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可能是唯一的一段時間,他的人氣和熱度跟周杰倫真正能分庭抗禮,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拆CP,從此頂上「王宇直」的惡名,事業一蹶不振。
現在懂了——
對他們家來說,賺錢很重要,紅很重要,但體面最重要。
對王家來說,沒什麼比同性緋聞更不「體面 」了。

我不相信王力宏的父母對他真實的那一面真的一無所知,我覺得他們與其說是「不知道」,不如說是「不想知道」。

東亞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工具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個人的悲喜和性情不重要,每個人都只是上一代跟下一代之間的那根接力棒,每個人存在的意義都是給下一代打基礎,帶領整個家族再往上一個階層爬一爬。

對父母來說,跟一個完美符合主流價值體系的兒子相處,當然比跟一個真實的、或許千瘡百孔充滿了他們無法接受的真相的兒子相處容易多了。

王力宏跟李安的成長環境其實高度相似,但他沒有李安那樣剖析自己和環境的決心和野心,所以他活成了一個雙面人,一邊隱秘地狂歡,一邊又盡力地把自己的假面嵌進那一套價值觀里去,同時還不遺餘力地,用父母傳承給他的眼睛打量周圍所有人。

其實有點好奇,這一次災禍過後,作為一尊已經坍塌的雕像,面對人生的廢墟,王力宏是會更死心塌地地意識到,「只有父母永遠不會背棄我,只有我們才是一家人」,還是厭倦了朝主流不斷靠近再靠近的奮鬥人生,決心去往真正的的曠野。

(轉自微博)


 

把休息時間當成跟開會時間一樣重要,安排到你的日程中吧!

 

你的實際工時,比你感覺到的工時多了大約10%!
看完這個研究,千萬要好好照顧自己呀!把休息時間當成跟開會時間一樣重要,安排到你的日程中吧!
 
引用自 Yu-Hsuan Lin 

你的工時,比你感覺到的工時多了大約10%!
對過去不太愉快的事情,現在想起來會覺得沒這麼糟,而稍縱即逝的快樂,我們會記得那是一段美好時光。當回憶過去一段時間的工時,是不是也會被「回憶性偏差」(recall bias)的效應影響呢?
我們最新發表在《醫學網路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 IF=5.43)的研究邀請了每週平均工時大約是66.94小時的內外婦兒科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用標準的勞檢規格連續兩次詢問上一週、上上週、過去一個月在醫院的工時(也就是不包含在家的工作時數),並且用我們自行開發的app比對GPS自動記錄到工時。
研究中的醫師app記錄到的平均工時是66.94小時,但是由勞檢仔細詢問的平均工時是60.24小時,低估對自己工時的回憶性偏差在上一週、或上上週的工時估計,同樣是低估11.5%-12.0%。我們進一步分析工時越長的醫師,對過去一週的工時低估的程度會越多;對於更久以前的工時,則是記憶會更模糊(對上上週的工時,能回憶的天數更少)。
這項實驗證明了我們也會用「回憶性偏差」的心理機制,美化過去的工作時數,對超長工時的過去,我們記得的是工時沒這麼長,或者更容易去忘記自己經歷了多長的工時。
勞檢真的可以準確的檢查工時嗎?這項研究也提出了重要的證據與思考:單純透過詢問的勞檢,可能得到的是低估的工時數據。而本研究中詢問工時較長、需要輪班的醫師,關於過去一個月的工時,平均詢問一位醫師的時間是9.7分鐘,利用app記錄工時,不僅可以排除「回憶性偏差」的低估效應,還可以大幅改善勞檢的效率。
*本研究特別感謝所有的醫師受訪者,以及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的協助!
📖 論文全文:Wang HH, Lin YH. Assessing Physicians’ Recall Bias of Work Hours With a Mobile App: Interview and App-Recorded Data Comparison. J Med Internet Res 2021;23(12):e2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