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心理師能背 Gucci 包嗎?】

 

【心理師能背 Gucci 包嗎?】
標題是個爛問題,我知道。
但請試著思考一下,如果你看到一個心理師(可能正要去諮商、可能正在講課)帶著一個 Gucci 包,你會有什麼感覺?
「家裡有錢!」
「她老公是醫師。」
「他講課賺很多吧!心理師還這樣炫富!」
如果是看到社工師背 Gucci 包呢?
-
前段時間聽到一位知名心理師被批評,原因是帶了一只 Gucci 包去講課。
那是一堂心理治療流派的專業培訓課,友人說他所在的群組有位心理師去上課,看到講師的 Gucci 包,就在群組裡面批評,引得大家紛紛認同、群起圍攻這位講師炫富。
友人也是批評的一員,他跑來跟我說,想獲得我的認同。
心理師怎麼能背 Gucci 包?
我看向手邊的包,LOGO 很不顯眼,友人應該沒注意到。我是該微笑禮貌帶過這回合,還是好好的跟他討論這個議題呢?
-
心理師這個職業,帶有濃重的助人、公益形象,顯然跟高價的奢侈品相斥。
從劇場理論來說,在社會這個大劇場裡,每個人的「角色」是與環境、與他人互動出來的。
人在社會劇場中如同演員,面對不同情境與觀眾,該呈現出什麼樣的形象?
自我形象就像面具衣著,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穿戴、舉止行為,都受環境規範所影響。例如商場談判桌上的西裝筆挺、醫師白袍呈現的專業形象,總是不同於露營野餐的休閒舒適。
「心理師背 Gucci 包」所造成的角色落差感,在某些人眼裡-尤其在剛踏入這個行業、付出跟回報不成正比的新手心理師眼裡,顯然是無比刺眼的。
-
「對他來說,那是一個他能裝東西帶出門的包;對你們來說,那是一個很貴的 Gucci 包。」
對那位講師來說,Gucci 包的重點不在 Gucci 這個品牌,重點可能是實用方便、大小剛好、款式喜歡、耐操耐用...
對批評者來說,Gucci 包代表著有錢、有背景、混得好...
這些情緒並非針對這只 Gucci 包,還包含了自身對現況的不滿、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以及身處被剝削階級的憤怒。
(當然這是基於我對講師的了解,以他的身家,若他真有心要炫富,不會用 Gucci ...)
-
所以,心理師能背 Gucci 包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了一陣子。(雖然我沒有 Gucci 包,我是為了我的 Chanel 包思考。)
但仔細想想,若為了迎合他人眼中「心理師」的社會形象,刻意挑選某個價格區間的用品,不就跟刻意炫富差不多虛偽嗎?
你是在背你喜歡的包,還是你想靠這個包改變他人對你的價值定位?
想明白這點,其實也就無所謂對錯了。
至於他人對你的吃穿用度投射出來的聯想,要不要去回應理會、要不要因此改變行為,不過是個人選擇罷了。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你曾有過被雷擊中般的一見鍾情嗎?

 

友人說,他很久沒有「被雷擊的悸動」了。
被雷擊中就死定了啊,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貪生怕死又俗氣。現實生活中要是遇到「被雷擊的悸動」,這種關係肯定會把人折騰的非死即傷吧。
-
「被雷擊的悸動」應該是描述強烈的一見鍾情?
心理學對一見鍾情有好多論述,生理吸引、理想化的投射、大腦訊號的錯誤歸因、依附關係...可能心理學家們也想搞懂愛情吧。(雖然心理治療做久了,我覺得我更不懂愛情了。)
過去許多年,我不太信被雷擊中的一見鍾情。
我曾在一起的對象,多半認識三年以上,有許多共同朋友,甚至跟我的家人相處不錯,都是知根知底、慢慢培養起來的關係。
所以我一向覺得,短時間內產生強烈感覺的「一見鍾情」都是瞎扯。
你感受到的激情,不過是大腦和腎上腺中的多巴胺、苯乙胺在搗亂。然後理想化投射發生了,我們把理想中的自己、美好的特質投射在對方身上(無論對方是否具備),然後說愛上他了。(Walsh, 1996; 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
直到幾年前,我遇見 H 先生。
-
心理學家扯了那麼多理論,估計只是為了掩飾無措的倉皇。
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
在和 H 先生短暫交往的期間,為了搞清楚狀況,我大量翻閱研究和經典。從 Klein 到 Sternberg,還參考了孫中興和海苔熊。跟看國師講星座一樣,哪句話看起來像,你就信哪個(一邊半信半疑)。那是我最熟悉愛情心理學,卻最不理解愛情的一段時間。
這段尋找解釋的歷程,最後停留在金樹人老師長長的沉默:「這就是緣。」
本來就互相留意到對方的兩人,可以剛剛好坐上同一班飛機,剛剛好坐在隔壁座位,剛剛好遇到延誤,剛剛好在沒有手機打擾的空中聊三小時以上。
嗯,這就是緣,就是命。
-
「一見鍾情」富含激情,但缺乏承諾、親密。
這樣的關係充滿浪漫與吸引力,但缺乏真實的接觸和了解,更多是與自己想像中的對方愛戀。當粉紅泡泡散去,關係難以為繼。(Sternberg, 1986; Ryback, 2017)
在關係中的你和他,想滿足的是個人慾望與想像,不涉及真實的交流、理解和基於對方需求的給予,那不是真正愛的實踐。
例如我和 H 先生,果不其然把雙方生活都折騰的雞飛狗跳。當年我工作才剛開展,和 H 相處沒多久就覺得還是算了吧...情緒起伏和關係張力之大,要是繼續來往就沒力氣投入工作了。就當作難得的人生體驗吧。
當然,一見鍾情的激情過後,若能勇敢面對彼此的真實,承接住那些理想化投射破滅的失望,願意給予彼此親密和承諾,那就有機會從「雷擊」轉變為長期穩定的關係。
社會學家孫中興在一段影片裡談及他心目中的愛情,以他太太為例,他認為愛是深度信任的友誼。芝大社會學家賈老師深表認同,簡直和孫老師相見恨晚。
-
我個人覺得啊,一見鍾情或細水長流,是緣是命都不在人為掌控。
人最大的痛苦,在於想掌控外界而不可得,算了吧。
順緣或逆緣,總歸都是緣。
但若你哪天被雷擊中了,千萬記得身邊還有很多愛你、關心你的人,還有人扶你送醫。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我們只能接受自己配得上的愛。】

 

【我們只能接受自己配得上的愛。】
你曾陷入一段充滿貶抑、批判的關係嗎?
他總是說你做事笨手笨腳、不夠成熟懂事、不大方、穿衣打扮土氣、身材不好、工作沒發展性、不會講話......
小桃的男友就常這麼說她。
「他也是為我好啊......」小桃說男友嫌她身材不夠瘦,是希望她好看一點、健康一點,小桃自己也想呀!
只是除了身材,小桃好像做什麼都不對,男友叨念著的都是她不夠好的地方。還會拿朋友的女友出來比較,看誰誰誰工作很出色、誰誰誰身材很好、誰誰誰很有氣質,轉頭要小桃改進。
儘管小桃已經費盡心思付出更多努力,男友永遠不滿意。
小桃懷疑自己真的這麼糟嗎?
真相是,本來沒那麼糟,跟他在一起只會越來越糟。
-
人們都想找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伴侶,期待對方能肯定自己的好。
小桃也好希望男友能稱讚自己呀!
只是,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陷入這種不停被挑剔的關係了。
小桃總是找對她持負面評價的戀愛對象,然後在關係中卑微討好、載浮載沉。
-
我也曾在一段不停被批評的關係中。
對方總說我不夠好看、不夠瘦,對我寫的文章、我的工作意見很多。
每當我寫一篇文章,他不是說沒意義,就是說根本不會有人想看。要是那篇文章正好流量不錯,他就說那些看得人是不是都沒什麼水準?
那段時間,我也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該想到什麼寫什麼,隱隱約約受對方影響,覺得自己好像書讀得不夠多,能力根本不行。
做事情瞻前顧後,總是擔心做出來不夠好,越來越拖延低效。
但當我離開這段關係後,我忽然發現自己寫文章和工作都變得順暢很多。不再有那麼多猶豫懷疑,行動力也大幅提升。
我才發現,一段充滿負能量的關係是如何拖累人,不僅拉低效率,也阻礙了成長進步的可能性。
-
我們只能接受自己配得上的愛。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在親密關係中,會選擇 #對我們評價與我們的自尊相符合的對象
喜歡自己的人、自尊夠高的人,會跟欣賞他、讚美他的人在一起。
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低自尊者,反而會選擇那些時不時批評他們的人。
-
低自尊的人不但會自我懷疑、自我批判,還會找人一起懷疑自己、批判自己。
「我被傷害是正常的,我不配擁有更好的伴侶。」許多和小桃同樣自尊不穩定的人,會重複陷入一段又一段被貶低的關係。
在這樣的負面關係中,又再次傷害低自尊者,似乎印證了他們心中對自己的懷疑:我就是不好的。
-
想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要從「#喜歡自己」開始。
無論你覺得自己太高太矮太胖太瘦太敏銳太粗心太外向太內向,你都要知道,這樣的你也值得一份最好的愛。
當你在選擇伴侶時,請跟能夠看見你的可愛的人在一起,建立一段正向循環的親密關係。
至於那些對你諸多挑剔的人,我們已經有長輩有老師有上司還有甲方了,生活中的挑戰夠多了,在愛情裡就讓自己快樂一點吧!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專業認證: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初階)】

 

【專業認證: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初階)】#本週末臨時釋出名額
10/2(六)~ 10/3(日)9:00 - 16:30(12h)
*人生設計卡兩整天專業培訓,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認證專業課程。
*學習完課程內容,即可完整使用人生設計卡為人們釐清職涯方向,開啟個人生涯的多元可能性。
*課程內容包含經典職業生涯理論與實用職涯諮詢技巧,建立課程討論群組持續學習成長。
*適合心理師、社工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各級學校教師、HR...等助人工作者。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不再忍氣吞聲】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不再忍氣吞聲】
▋不敢生氣?!你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
「你可以生氣,沒有關係。」
.
許多人都認為,生氣就是不對,一生起氣來就會破壞關係,讓人受傷。但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可能會出現令人擔憂的一次性大爆發,嚴重時將造成憂鬱等精神問題。
.
這時需要做的是「#認同」自己的情緒,憤怒需要調整,也必須適當的表現出來,才能讓別人願意聆聽與顧慮自己的情緒。因為世上沒有不能生氣的人,也沒有不會生氣的人。
.
學會適當生氣,不再怨恨他人或責備自己,能得到情緒轉化成力量的經驗,是成功人際關係的根基。
.
以上內容摘自《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
.
▋美妏讀書: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
你敢生氣嗎?
.
面對那個讓你不舒服、對你不合理的人,你敢表達嗎?
.
在華人文化底下,我們從小被教育待人要謙和有禮,不要亂發脾氣,好像有「情緒」,就代表著不成熟、不專業。
.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我已經忍你很久了》是很多人的內心 OS 吧!你腦中想到誰的臉孔?
.
(這本書名唸出來會讓身旁的人嚇一跳呢!)
.
我在講課時常說,人類的情緒能在演化過程中被留下,肯定是有功能的。
.
例如悲傷,讓我們能夠與他人連結、尋求幫助,憤怒也是有功能的,讓我們保護自己,跟他人劃清界線、遠離剝削。試想,若一個從來不會生氣、沒有憤怒情緒的老好人,肯定到哪裡都被欺負吧?(或許你就是這樣的人?)
.
但在一層層的文化規範下,我們被訓練成不能輕易表達憤怒,最好連憤怒的情緒都不要有。
我在諮商室中,經常遇到被情緒困擾的個案抱怨著,真不想有情緒!甚至有些個案會對自己的憤怒感到愧疚,認為是自己脾氣不好、修養不好,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
生氣是正常的!
.
如同這本書中所說,不敢生氣,你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別人欺負你、侵佔你的資源,會更加理所當然。
.
久而久之,你越來越不重要,你擁有的一切將會慢慢被奪走。
.
但生氣絕對不是亂發脾氣、暴怒衝動,這只會讓事情更糟。
.
如何合理的生氣?或是說,如何適當的表達情緒,並保護自己不受侵犯?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這本書就是在教大家,將憤怒的情緒化為自我力量,理解自己、保護自己,並為自己爭取合理的權益。
.
如果你是不敢生氣、受了委屈也不停忍耐的人,如果你在親密關係、職場、家庭和人際中時常委曲求全,試著學習認識自己的憤怒,合理的運用和表達這份力量,找回自由的人際關係。
.
-
〔免費贈書活動〕
.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2.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3.於本文留言「我已經忍你很久了」,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王小美 @李阿明)
.
抽獎時間:9/30(四)
.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學東西,要盡可能跟最好的人學。

 

學東西,要盡可能跟最好的人學。
因為他能力水平的下限,很可能就是你努力進步的上限。
同理,身邊常來往的親朋好友也是。大家在一起久了,距離會慢慢拉近,這些人的平均水平,等於你的能力水平。
慎選你的學習對象,並篩選常來往的人。
如果一個人沒有給你帶來「學習成長」,也沒有讓你感到「開心喜歡」,那你就該重新評估為何要在這段關係中花費時間了。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愛就是愛,痛就是痛,別混為一談。

 

有些人喜歡透過「痛」去感受「愛」。
用彼此傷害讓鈍感尖銳起來,以為愛由此變得清晰。
就像身體上的疼痛,讓你感知到身體的存在,但這個感知必然是病了、出問題了。同理,當你感受到愛中的痛,那這個痛正對你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不要因為愛去忍受痛,也不要透過痛才能感覺到愛。
愛就是愛,痛就是痛,別混為一談。

 

《線上諮詢實務》專業培訓

 

今天線上進行《線上諮詢實務》專業培訓。
跟大家分享線上諮詢的最新研究、設備與工具、諮詢流程、諮詢介入技巧、提升續談率的方法…等,滿滿一整天的內容。
演練環節永遠是最有趣的!
實際體驗視訊和語音諮詢,發現在線上諮詢中,「聲音」的覺察和表達比想像中重要很多!
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和工作人員的協助~~~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你會找作家幫你開刀嗎?-很會寫文章 ≠ 靠譜心理師】

 

【你會找作家幫你開刀嗎?-很會寫文章 ≠ 靠譜心理師】
看到美食作家撰寫食記、介紹廚師,忽然覺得心理行業很奇怪。
廚師烹飪佳餚,美食作家紀錄分享。身為追求美食的顧客,會閱讀美食作家的文章,去品嚐廚師的手藝。
人們不會因為美食作家的文字,就推測他本人很會做菜;同樣的,人們也不會預設知名大廚就該能說善道、寫文章拍照。
當然,有些美食作家燒得一手好菜,也有些廚師擅長寫作。但能身兼兩項專業又都能做到優秀水準的人,絕對是少數。
心理行業卻不同。
心理師常被認為應該要很會寫,或是很會講。
-
我在幫人推薦心理師時,很常被問有沒有這位心理師的文章、演講影片?
也有些人會直接質疑,某心理師看起來都沒有寫文章,也不常在外面開課,這位老師不有名吧?沒什麼資歷吧?不靠譜吧?
我實在一言難盡。
寫作寫得好叫做「作家」,講課講得好叫做「講師」。
心理師的專長是「心理治療」。
在心理師漫長的專業養成中,徹徹底底沒有寫作教學,也沒有講課訓練。
你現在想做心理治療,是要找心理師給你做,還是找作家或講師?
(不然找廚師好了,美食就是最好的心靈療癒...)
-
雖然也有不少專業的心理師,同時身兼優秀的「作家」或「講師」,但絕不是全部。
許多經驗豐富的心理師,長年耕耘心理治療專業,並沒有同時發展寫作、講課的專業。畢竟要鍛鍊一樣專業能力,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的,每個人選擇投入的地方不一樣。
要找到適合的心理師,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機構專業的初談評估,或是了解當事人情況的專家介紹,讓了解兩方的專家去做個案與心理師的媒合匹配。
如果自己對心理治療行業有一定的了解,認為自己能評估心理師是否匹配,也可以按照喜好自己挑選,有證照合法執業的心理師基本都是經過完整訓練的。
但就連我給自己找心理師,都會尊重機構初談評估,或是找了解自己的老師介紹。
誠摯建議大家相信專業。
你不會自己看外科手術文章或開刀心得,就判斷這個醫師開刀技術很好、很適合你吧?
千萬不要用文章寫得好不好、講課講得好不好,來評估一個心理師的心理治療做得好不好。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大陸尋奇:小毛病星球博物館】

 

【大陸尋奇:小毛病星球博物館】#三年前
「世界偏愛完美,我卻更喜歡你的小毛病。」
憂鬱?焦慮?完美主義?職業生涯茫然?失戀?
來到「小毛病星球」博物館,透過多種互動體驗,幫助人們更好地和自己對話、和世界對話,與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和諧共處。
這個有趣的大型心理學活動,辦在三年前颱風前夕的廣州。
在當地最具特色的複合型文化生活書店-唐寧書店,我擔任演講嘉賓和現場觀眾談談「#如何突破職業生涯茫然與焦慮」。
現場有心理學展覽、互動區、體驗活動、裝置藝術、書籍影音...等,當然還有精美的佈置給人們拍照打卡,讓心理學用一種有趣的姿態走入民眾生活中!
台灣好像沒有辦過這種大型複合式心理學活動?

 

【網路諮商02】線上諮詢工作流程

 

【網路諮商02】線上諮詢工作流程 #本週六線上工作坊開講
本文將分享線上諮詢的常見流程。
每個團隊和每位心理師有不同的工作習慣,本文主要分享敝團隊和幾個熟悉的線上諮詢團隊經驗。我們的統整僅供參考,也期待與更多同行交流,提供更完善的線上服務。
🌟諮詢常見流程🌟
預約➡️初談➡️媒合諮詢師&約定諮詢時間➡️付費➡️確認使用軟體&網速測試➡️正式諮詢➡️後續追蹤
-
1.#預約:流程清晰的平台、Google表單...
無論是實體或線上諮詢,第一步驟都是預約。個案可能來自朋友介紹、FB粉絲專頁/IG,或是諮商所及平台轉介。
目前有些提供線上服務的平台,平台網站本身就具有預約功能,從基本資料、同意書到金流一站式搞定,個案可以簡單快速的進行預約。
而多數心理師/諮詢師沒有合作的平台,則使用諮商所或自己的Google表單讓個案進行預約。
❗️在預約步驟,關係建立就啟動了,諮詢師也開始對個案產生影響。
線上工作特殊之處,在於個案多半已經關注諮詢師的文章或作品,在預約流程就對諮詢師有一定的認識(想像?),跟傳統諮詢師扮演「空白螢幕」很不同。
因此設計預約流程時,請一定要假設自己是心理治療 / 職涯諮詢門外漢,用路人角度或是請親友幫忙檢視:
💡文字說明是否足夠清晰?
💡預約流程與操作是否簡潔易懂?
💡知情同意、保密規則...等資料是否完整?
💡個案完成預約後,是否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想像你第一次去大醫院做體檢,面對複雜的醫院動線,如果手上有一張指引讓你知道下一站要去哪,跟著地上某個顏色的線走,就會清楚很多。檢查完你被告知幾天後得到結果,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於是你就安心回家了。
流程清楚,讓個案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事,諮詢師介紹、預約步驟、幾天會得到回覆、諮詢可以協助他什麼、保密協議、費用/付費方式、方案、進行方式/地點...等,才能讓人有可控和信任感,不會茫然焦慮一直想問問題。
(不得不說,一張專業又不失溫柔的形象照很有必要,絕對比自拍照、旅遊照給個案帶來更多信任感...)
-
2.#初談:主述問題、危機評估、派案 / 轉介
初談(intake)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多說。線上預約的個案,初談絕對是必要的。
如同上一段所說,線上諮詢的工作關係從很早很早就開始建立了,若個案預約後直接安排時間、開始諮詢,可能會遺漏很多重要的訊息。
例如:
💡當事人遇到的困擾和對自己問題的理解是什麼?
💡當事人是否有自傷 / 自殺 / 傷人的風險?
💡當事人的諮詢經驗 / 就醫史?
💡當事人的主述問題,諮詢師是否能協助處理?
💡線上諮詢是否為協助當事人的最佳選擇?有沒有其他方式?
💡個案的求職資料,履歷、自傳、工作經驗...(職涯諮詢)
線上工作 #不是諮詢師一個人校長兼撞鐘,而是整個團隊組織一起線上化,才能提供個案和諮詢師最佳服務和保障。
尤其線上諮詢限制很大,有時候很難在當下即時協助個案,或是立刻與醫療系統介入合作,因此在接案前必須進行謹慎的危機和風險評估。
以我們中心為例,由專門的諮詢師擔任 #個案管理師
新個案預約,個管師會負責聯繫初談,再與團隊資深老師進行個案會議討論派案,根據個案主述問題媒合最適合的諮詢師。
就算個案有指定諮詢師,或直接從諮詢師的粉專 / 網頁預約,我們還是會回到個管師這邊進行初談。
若在此階段評估個案有危機或風險,則會轉介當地醫療院所或諮詢機構,不會進到線上諮詢流程。從同行經驗和個人觀點來看,危機個案不太適合用線上的方式進行,除非諮詢師所在的機構能提供完整的危機處理配套。如果有更合適的當地資源,我們會盡量協助個案轉介當地系統,比較能更貼近服務個案的需求。
我們的轉介流程跟線下工作差不多,都會經過個案同意、評估、雙方交接討論...等步驟。我們約有 20% 的個案會轉介,初談跟轉介都不會額外收費。
若諮詢師沒有團隊、以個人工作為主,建議還是要先進行初談。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協助個案處理問題,也做好危機評估,才是以個案福祉為優先的工作態度。
-
3.#媒合諮詢師&約定諮詢時間
諮詢師與個案媒合後(或個人工作者確定接案),則進入約定時間的流程。此階段常採用通訊軟體聯繫,Line、微信...等,也有諮詢師採用mail的方式,視個人習慣而定。
約定時間常會遇到「時差」問題,諮詢師與個案在不同時區,則須先約定好採用什麼時區的時間溝通。
我自己通常習慣用台北時區(UTC+8 / 東八區)來溝通,並在約時間時確認彼此時區準確的日期時間。尤其冬令 / 夏令時間轉換期間,一定要再三確認下次的時間(有些諮詢師會在諮詢前一天 / 前半天提醒個案)。
推薦使用 Google 日曆,在預約時可以任意輸入不同時區不同時間,比較不容易搞錯時差。
在約定時間時,也要確認使用的通訊軟體:
💡要用什麼軟體?(建議準備兩個,第一和第二順位使用)
💡雙方都能順利使用嗎?(沒有屏蔽和系統不相容問題)
💡都下載軟體了嗎?用電腦還是手機呢?
💡預計採用視訊還是語音通話的方式?
💡有沒有什麼要事前準備的資料?
💡邀請個案測試所在空間的網路速度
-
4.#付費:第三方金流平台 / ATM轉帳 / 現金
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支付方式。
美國常用 PayPal 或 Venmo ,大陸用微信和支付寶,台灣除了現金就是 ATM 轉帳。若個案透過一站式平台預約,提供第三方金流服務,則可使用信用卡支付。
線上諮詢一般會在諮詢前付費,少數長期個案可能跟諮詢師另有默契,總之在同意書上寫好就是了。
諮詢前若個案尚未完成付費流程,會由秘書會提醒個案付費,不然諮詢師自己去催錢也太尷尬了。
如果是單打獨鬥的諮詢師,常見做法是有兩個帳號,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工作號 / 助理號,用秘書或助理的帳號處理行政工作可能比較理想。
-
5.#軟體&網速測試
第一次諮詢時,建議有能夠讓個案 #即時聯繫 的方式。
若個案一時無法順利連線,可以用文字訊息、機構電話、工作帳號通訊...等方式與諮詢師聯繫。
剛開始進行線上工作,雙方都容易有網路狀況,或不熟悉設備和操作流程,可能需要有即時的聯繫方式,才能迅速排除狀況。
也要注意空間中同時使用網路的人數 / 設備、尖峰時段、串流軟體...等影響網速的因素,例如最近大家都待在家防疫,網速明顯變慢...
諮詢師和個案在諮詢前最好都能做網路速度測試,尤其在不同地點諮詢時,都要重新測速一次,避免連線不穩定的情況。
-
6.#正式諮詢:語音通話、視訊通話
正式諮詢的設備部分,請參閱「【網路諮商01】器材與前置準備:線上諮詢必備 Checklist」。
諮詢過程與技術部分,包含線上個別諮詢、伴侶與家庭諮詢、團體治療、工作坊、大眾課程、專業培訓...不同形式的線上工作,後續文章會繼續分享給大家~~~
-
7.#後續&追蹤
諮詢結束後,有些諮詢師會將結束前的 #統整摘要 用文字方式傳給個案,或是發送諮詢時提及的資料給個案。也有諮詢師會將下次 #預約時間 用文字傳給個案,做為提醒彼此的紀錄。
追蹤的部分,有些個案暫時沒有約定下次諮詢時間,可能是個案希望先去行動再約時間(面試、跟家人談話、練習心理調適技巧、入學/畢業...),也可能是個案想過一段時間再約。
有些諮詢師會等個案主動聯繫再約時間,若個案長期沒出現,再請個管師或自己聯繫個案確認,是否要繼續諮詢或結案。
有些諮詢師會評估個案行動應該告一段落、間隔時間差不多了,主動與個案聯繫,確認是否要進行下一次的諮詢。視諮詢師和機構個別情況而定。
(但最常見跟個案後續聯繫的原因是,個案付款失敗、忘記付費、重複付費、需要調整時間...等行政事務。)
-
〈助人工作者的線上工作模式〉#目前完成內容如下
【網路諮商01】器材與前置準備:線上諮詢必備 Checklist
【網路諮商02】線上諮詢工作流程(本文)
-
作者|盧美妏
往來各國的諮商心理師&職涯發展師;蔡康永情商課專業嘉賓;台師大心輔系學士 / 諮商心理學碩士 / 社會教育博士班;現為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總監。
曾獲選最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諮詢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美心理論壇演講嘉賓。
▋線上諮詢&課程經驗
培訓/演講/線上課程一年 100場 以上
線上個別諮詢超過 7,000人次,全團隊累積 50,000~60,000 小時以上的線上諮詢時數
線上課程單堂超過 12萬 學員,主講課程覆蓋逾 300萬人 次
2016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 互聯網心理學行業發展 專場工作坊
2017美國國家LGBTQ學術大會 大型線上團體輔導 專題發表
2018⼼理諮詢師勝任⼒⾼峰論壇 心理諮詢工具的線上運用 專題發表
2018中國⼼理學會註冊系統⼤會 網絡直播推廣⼼理知識 專場工作坊
2020台灣精神醫學年會 遠距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 專場工作坊
-
【線上諮詢&工作坊帶領:心理師 / 諮詢師必備的線上工作專業培訓】#線上課 #可單天報名 #可回看
你具備線上諮詢的能力嗎?
你想開設叫好又叫座的線上課程 / 工作坊嗎?
你期待成為自由執業的心理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嗎?
互聯網發展至今,對諮詢與課程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近期在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下,心理師 / 職涯諮詢師更需具備遠程線上工作能力。
課程將針對諮詢師的線上工作技巧開展,分為「#線上諮詢」與「#線上課程 / 工作坊設計與帶領」兩部分。
〈課程時間〉
9 / 25(六)& 11 / 21(日)9:30-16:30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另一半不上進怎麼辦?】

 

【另一半不上進怎麼辦?】
最近「上進男友」話題被熱烈討論。
另一半不努力考台大,該分手嗎?
有人說:「很多優秀的創業家,不一定畢業於台大。」
也有人說:「中字輩大學未來發展潛力也很大...」
原 PO 女生認為自己考上台大,男友明明可以拚指考或重考,卻選擇學測申請上的中 O 大學,這樣不上進的另一半怎麼一起共創未來?
等等,現在到底是在面試員工,還是在找伴侶?
許多人在討論學歷有用無用、台大含金量、中字輩大學未來出路、英雄不怕出身...等,焦點都放在「潛力」、「未來發展」,論證中 O 大學畢業獲得成就的可能性。
但你心目中的 #理想伴侶,標準如此單一嗎?
找出去年的一篇舊文,希望你我都能找到 #對的人
-
2020.6.14
我不喜歡不上進的男生。
前段時間聽友人抱怨男友。學經歷一般,工作不穩定,沒存款、沒車沒房。她要男友多看書、學新東西,男友也只是敷衍了事,休假就打電動、上 PTT 嘴砲。
28 歲的她越來越焦慮,這樣下去該如何是好?
她說她不得不為彼此的未來考慮。
「既然受不了,為什麼不分手?」
「可是......」
我知道所有的重點,都在「可是」後面。
「他對我很好呀,很能接住我的情緒,生活在一起也蠻舒服的...」
愛情跟麵包,大概是自古以來最困難的抉擇之一了。
-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上進的男生。
這些年我交往過白手起家的實業家、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創業明星、著名創投基金一把手、頂刊滿手的學術天才......性格背景各異,但共通點都是非常聰明、非常努力、非常自律的上進男士。
每天跟這類人相處聯繫,整個人狀態是非常積極的。
這樣的對象不但能以身作則督促自己要更努力、更自律,還有本身的人生閱歷與資源加持,大大打開我的視野見識。
很感謝曾一起走過的路,現在也多是保持良好關係的良師益友。
但這類型的關係,多半沒什麼時間相處。
約會吃個飯提前一個月敲定,行程以半小時為單位安排(有時候還要跟彼此的秘書確認時間)。出差間隙中找出一點點重疊時間喝個咖啡,已經是最大的誠意。
更不可能有時間浪費在處理情緒,那些幼稚的不開心,多半被吞沒在忙碌的工作中。
這是你想要的關係嗎?
-
近年的情況有點改變。
「他現在在幹嘛?」每當提及伴侶,我通常要先回應他人的提問。
有一次去開婚姻家庭研討會,被一個前輩苦口婆心的勸說,當場就要拉群給我介紹一個身價兩億 RMB 的單身實業家,一直說對方多靠譜多有錢,找對象就要找這種上進又有實力的。
(我內心 OS:這位婚姻家庭治療師是在幹嘛???另,兩億就覺得很有錢?是在哈囉???)
在彭老師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開始覺得,男生上不上進也許不該用收入和職涯發展來定義,甚至根本不是關係中的關鍵變項。
兩個人是否能夠接受彼此的狀態?
是不是在一段彼此都想要的關係中呢?
重要的是自己在關係中到底想要什麼。
我想這比收入和職涯發展重要多了。
-
至於友人的男友,到底要不要督促另一半更努力、更上進呢?
唉,我只能說,如果你的督促有用,早就有用了。
「他沒有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呀。」
一個人能為自己負責,也就可以了。
你自己心中設定好能為對方負責到哪的底線,有些人廢廢的也蠻可愛的。
-
有時候我猜想,當一個人為另一半的「不上進」感到焦慮,是不是一種對自己未來焦慮的投射呢?
好像是一種預設,我把未來過好生活的期待,寄託在另一半(通常是男性)身上。
你沒辦法靠自己過上理想生活嗎?
我個人是不太推薦在關係中只選麵包啦。
現代人不夠窮,沒辦法為了麵包忍耐太久的。可以忍耐幾個月、幾年,但絕不能忍一輩子。
以我而言,在關係中我需要的情緒涵容和陪伴,遠比金錢名利重要太多了。
「麵包我自己賺,你給我很多很多愛就好。」
獨立的現代女孩們,你們有這個底氣。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我會永遠愛你。」#永遠 不是形容時間,而是形容強度。

 

「我會永遠愛你。」
#永遠 不是形容時間,而是形容強度。
當下的愛的強度。
在那個當下,他愛你愛到希望這份愛地老天荒。一直、一輩子、以後、結婚…這些詞彙也可以同理解讀。
他沒有欺騙你,他表達的是熾熱的愛的強烈程度,你以為的是承諾的愛的延續時間。
「愛」都是真實的,珍惜每個還愛著的當下。
(若能想明白這個道理,人生會少很多苦痛吧!)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線上課程與工作坊:平台工具介紹-Gather Town 】

 

【線上課程與工作坊:平台工具介紹-Gather Town 】
身為心理師 / 職業生涯諮詢師,經常帶領工作坊和團體。
工作坊與一般演講有很大的不同,帶領者與學員互動性很高,搭配實體活動與談話分享,深度探索工作坊主題。
疫情之後,除了課程與演講,連工作坊都要線上開了。
但常見的線上平台,zoom、Google meet...等,似乎都是以會議為主,平面的呈現PPT和每個成員的視訊畫面,無法像實體工作坊一樣有彈性互動的空間。
Gather Town 就是個適合帶活動、工作坊的平台。
Gather Town 就像真人 RPG 遊戲,講師和成員在虛擬的空間中,進行實體工作坊的活動、討論,把平面的視訊會議變成 3D 實體的工作坊。
針對 Gather Town 運用在心理 / 職業生涯工作坊,我整理出幾個優缺點:
1. 真人RPG,有趣,像教室 / 辦公室 / 活動場地。
2. 不同會議室切換方便,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回到大團體分享。
3. 人物狀態一目瞭然,位置、心情、和誰互動...等。
4. 不用註冊、不用下載軟體即可用網頁使用。
5. 自由度高,可自行搭建喜歡的空間。
1. 免費版僅能25人參與,付費版以人頭計算。
2. 有現成模板,若想更符合需求,需花時間建置空間。
3. 視訊與音訊功能陽春,沒有虛擬背景、美顏。
4. 較適合活動、研討會。
5. 全英文介面。
這段時間進行了幾次 Gather Town 活動,也在 #線上諮詢與課程設計 專業培訓中,增加 Gather Town 的教學。
有需要線上開工作坊的夥伴,可以嘗試看看這個新平台哦!!!
-
【線上諮詢&工作坊帶領:心理師 / 諮詢師必備的線上工作專業培訓】#線上課 #可單天報名
你具備線上諮詢的能力嗎?
你想開設叫好又叫座的線上課程 / 工作坊嗎?
你期待成為自由執業的心理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嗎?
互聯網發展至今,對諮詢與課程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近期在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下,心理師 / 職涯諮詢師更需具備遠程線上工作能力。
課程將針對諮詢師的線上工作技巧開展,分為「#線上諮詢」與「#線上課程 / 工作坊設計與帶領」兩部分。
〈課程時間〉
9 / 25(六) ~ 9 / 26(日)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