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人們想要的不是財務自由。多數人真正想要的是,一夜暴富。

人們總說想要財務自由,沉迷於什麼都不做就能被動收入的神話。
但真正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絕不會甘於懶洋洋什麼都不做。
多數人真正想要的是,一夜暴富。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自由工作者的真實告白】


你想成為自由工作者嗎?
人人稱羨的自由職業,真的有想像中美好嗎?
第一次在女人迷看到Amazing的文章,坦白說很驚訝,被她的真誠打動。
(見到她本人覺得好可愛呀❤️
我一向不習慣分享自己的負面經驗,更不可能公開寫在文章中,多用學員、觀眾、個案作為虛擬的寄託。Amazing不一樣,她用文字娓娓道來初入社會的期待落差、離職的勇氣與離職後的焦慮徬徨,接著是細述成為文字工作者之路。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沒有生硬的大道理,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最真實的告白。除了已經站穩腳步的Amazing,還有其他幾位自由工作者一路走來的故事(有我喜歡的一隅有花呢)。
-
自由職業的關鍵點不是自由,是自律,還有數不盡的自我懷疑。
做職業生涯諮詢,最常聽到的職業目標是財務自由、成為可以支配時間的自由工作者。幾乎在每一段諮詢中,我都要陪伴個案不斷釐清他們想像中的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不是只有自由和開心,更不是逃避現在工作的桃花源。
自由職業不是只有自由和開心,更不是解決工作不順、逃避現實生活的桃花源。
你的人際問題、拖延症、憂鬱焦慮、茫然沒有目標、找不到存在意義,並不會因為做個自由工作者而解決。
自由職業狀態只會放大這些問題。當你將自由職業做為逃避問題的方式,你會發現這些問題不但會重複出現,還會越來越大。
只要是工作,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都會遇到挫折和挑戰,也有很多很多的不盡人意(嗚嗚感覺像自我敘說了)。
我很喜歡我的工作呀。但依然有很多很多的不開心,很多很多的不喜歡。只是我不習慣講出來,只是人們都習慣對嚮往的事物投射自己的美好想像。
例如彭老師,他做著自己喜歡又有成就感的工作,但有90%的事情是他不喜歡的...
-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記載了Amazing從工作到離職,嘗試文字工作,一步步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我推薦的原因是「真實」,真實到很適合想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人閱讀。(連稿費細節都寫得清清楚楚。)
追尋自己的路上,挫折肯定是遠大於順遂的。你一定會失望,一定會懷疑,也一定會後悔。但這些片刻,你得以靠近真實。
戳破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世界。
如果你對職業生涯有懷疑,如果你對自由職業有嚮往,推薦看看Amazing的分享。
或許你會從她的經驗中,找到新的力量與方向。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找尋你的生活,生活會為你找到想要的愛。】

你戀愛的經歷尚淺,應該不會懂的。
那種四目相對就能產生火花,讓人欲罷不能的戀愛,是沒有未來的。
眼裡只有對方的話,會妨礙到各自的未來的,到頭來兩個人哪裡也去不了。
by日劇《今天不上班》
-
「感覺不會愛了。」
深夜談愛,也談中年困頓。
中年就是這樣的階段:你的生存問題基本解決了,但又沒完成自我實現。
雖然稱不上功成名就,但衣食溫飽,還有點餘裕休閒娛樂。好像一切都挺好的,別人都羨慕的呀,可是不快樂,連發個文抱怨都不敢,想找人說話也怕給人造成負擔。
談過幾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現在用交友app索然無味,左滑右滑喜歡什麼運動去過什麼國家。見了面還沒開始戀愛就一路想到家務分工婆媳問題小孩教養,也就沒有下次了。
有火花的不適合,適合的沒火花。
想掙扎一下,想有些改變,但沒動兩下就累了。
-
「是不是沒救了?」
啊...好像是。但一通電話的結尾不能這麼悲觀。
人的一生,都處於一種動態的混亂中吧。每次感覺平衡、穩妥,都只是各種力對抗下的暫時性平衡。
我們唯一能倚仗的,只有自己。
不要去找尋愛。
找尋你的生活,生活會為你找到想要的愛。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16萬美金的扭轉治療】


對岸代表性的LGBTQ支持團體「同性戀親友會」,最近與號稱可以進行「性取向扭轉治療」的廣州某單位通話諮詢,該單位表示只要交16萬RMB(外國人16萬美金),5-7天即可治療成功。
先不說扭轉治療早就被全球醫療單位列為無效、違法的治療方式,想「扭轉性取向」本身即是性少數族群心理問題的來源。強迫進行性取向扭轉治療或長期壓抑性取向,容易造成嚴重的情緒問題、自我認同混亂。
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確實會帶來許多麻煩,但不正確的對待性取向,只會讓這些麻煩加倍的傷害自己。我們要學會因應性取向帶來的麻煩,而非對付性取向、對付自己。
我們不是自己的敵人。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理想婚姻】


與友人下午茶,她一如往常的抱怨另一半。
不貼心、不浪漫、不關心、不在意...看看那些電視劇裡的理想婚姻,怎麼自家老公連男主角一成的「好」都做不到?
我就笑笑。
你看到的那些理想婚姻,連用演的都不知道要排練NG幾次。
導演編劇精心設計的劇情,再加上剪輯後製配樂濾鏡,刪去所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呈現出來的情節,自然能讓萬千少婦投射心中所有的匱乏。
再看看自家老公,呃,還是別看了。
但,電視劇裡那些男主角,按照他們性格特質矛盾不合理的程度,若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不是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患者,就是想騙財騙色的渣男。
你老公再怎麼比不上男主角的帥氣有肉溫柔體貼浪漫多情有錢有閒,相比之下還是單純善良腦子正常靠譜多了!
而且再怎麼說他都跟你結婚了,至少證明他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心理牌卡工作坊:用"人生設計卡"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


▋沒有選擇,很痛苦;有選擇,更痛苦
談職業生涯的工作坊,話題繞不開「選擇」。
夥伴們帶著問題而來,可能懷疑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可能想轉職還沒找到方向,也可能換了幾份工作越來越茫然。
好想選一條對的路。
只是當我們告別學校,我們同時也告別了是否選擇題,人生再也沒有「正確答案」。
總想選一條「正確」的路,反而容易看每條路都有些小bug。於是困在原地,猶豫不決,選擇困難。
沒有選擇,很痛苦;有選擇,更痛苦。
-
▋興趣能當飯吃嗎?
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嗎?你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嗎?
工作坊中,用「職業卡」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質、職業興趣。
每種性格在職場上都有優勢跟劣勢,興趣類性也影響了適合的工作環境。
有些夥伴對很多的事情都有點興趣,幾乎每種類型的特質都有。我說這些人屬於特別容易糾結的一群,生活中容易受到吸引,一下學點瑜伽,又對心理學有點興趣,最近還接觸了園藝。
感覺什麼都可以做,又感覺什麼都做不了。
在這個環節,試著用「人生設計卡」為自己吹散迷霧,探索方向。
有人看到自己興趣和性格中非常矛盾的地方,原來是職業選擇矛盾的來源;也有夥伴在現實跟理想中猶豫,到底要做喜歡的事?還是選擇穩定有安全感的工作?
做職業生涯選擇,並不是在選擇我們「想要」哪一條,而是在選要「放棄」哪些路。
有捨,才有得。
(可是放棄好難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為人生排序,是一輩子的功課。
什麼都重要,就什麼都不重要了。
-
▋學習,是最划算的市場調查
對某些職業有興趣、心中有大概的方向,下一步是行動。
當你發現自己想的多、做的少,不確定到底適不適合;或是曾經沒搞清楚狀況就投入一個行業,發現跟想像中不一樣,不想兜兜轉轉又浪費幾年。
那就去學吧。
買書閱讀、參加活動、報名課程,總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讓你學習一個專業。而當你試著靠近這個領域,就會開始認識人,也會了解從事這份工作的真實生活樣貌。
若最後發現這個專業並不適合自己?
你頂多是職涯維持在原地,但多學會了一項能力。
聽起來也不壞。
-
▋今天,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工作坊結束在「行動」。
夥伴們都為自己設定了小目標,互相分享今天可以做些什麼。每一天,都要為那個理想的自己做點什麼。
我也是。
很久沒在台灣開工作坊,在熟悉的地方跟大家互動,心情很愉悅。
2.5小時有點短,留下許多未完的思考,希望帶給夥伴們一些想法、一些方向。
今天為自己種下的種子,來日會慢慢發芽。
-
【心理牌卡工作坊】用"人生設計卡"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
加開場次:
2020/3/27(五)19:00-21:30
2020/4/10(五)19:00-21:30
#人生設計實驗室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憂鬱症患者沒有不知足,是旁觀者不知足】


今天看到某名人在節目上談憂鬱症,他認為人產生憂鬱症的原因是因為「不知足」三個字。
某方面來說,這位名人是對的。
「不知足」的確會導致憂鬱症狀加重。但這個不知足,不是憂鬱症患者不知足,而是旁觀者不知足。
憂鬱症患者已經用盡全力活在這個世界上了,旁觀者卻試圖透過叫他們「要知足、想開點、快樂點、別傷心、不要鬧、堅強點」來解決問題。
憂鬱症是一種生理性的疾病,有30~50%的遺傳率。罹患憂鬱症並不是自己能選擇的,也不是知足或想開就可以改善的。藥物結合心理治療是比較有效的處遇方式。
你總不會說手骨折、腸胃炎的人是因為不知足吧?
用這種「不知足」的態度對待憂鬱症患者,讓患者承擔更多的自責、壓力,加深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藉此博眼球、製造節目效果,才是真正從內而外的匱乏、不知足。
如果你憂鬱了,請不要自責。
你沒有不知足,是旁觀者不知足。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

在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慾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個心。
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
可是聰明的人,老是擱不在當下,老往遠處跑,煩躁而不寧。
所以沒有志氣的固不用說,就是自以為有志氣的,往往不是志氣而是慾望。
-梁漱溟《朝話:人生的省悟》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美股熔斷】


對岸投資大神好友張瀟雨稍早的發文:
「這兩天全球股市狂跌、原油閃崩、美債甚至出現史無前例的低收益率,可以趁機稍微說兩句,雖然接下來的話可能並不是那麼好聽:
1. 沒人能預測接下來市場會怎樣,我是說沒人能預測。任何裝模作樣大談下一步市場走勢的,基本可以理解成算命;
2. 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時機,沒人能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現在的市場的價格水平比起一周前更便宜了一些;
3. 真正的金融危機來到的時候,一切都是不講道理的。此刻才琢磨應對方法,說明你之前對小概率事件的準備不足。下醫治大病,中醫治已病,上醫治未病,就是這個道理;
4. 如果你有長期跟蹤一些自己看得懂的公司,現在應該開始能找到一些入手的好價格了。這就是市場對你一直以來努力的獎賞;
5. 對於普通人來說,抵抗風險的最好方法永遠是足夠的多元分散:大類資產分散、地理區域分散、行業公司分散、投資策略分散、因子暴露分散、甚至交易平台分散。分散得越徹底,晚上睡得就越踏實;
6. 如果你正在經歷虧損,那麼可以感恩自己獲得了經驗和教訓;如果你正好躲過了大跌,最好把這個結果歸結於運氣;
7. 在這個世界上,想把任何事情做好都是很難的。做不好、做不到才是正常的。如果你在其他領域並無建樹,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如此自信就能把投資做好;如果你在其他領域出類拔萃,不妨問問自己能不能把同樣的時間精力用在投資這件事上。在這個認知基礎之上,慢慢思考應該怎樣打理自己的資產;
8. 從現在開始,也許可以想想如果世界進入一個新範式,自己可以提前做哪些準備——具體定義這個新範式是什麼,也是準備的一部分;
9. 金融市場再怎麼變化,經濟形勢再怎麼動蕩,都是宏觀視角下的敘述。作為一個微觀個體,認真學習、持續積累、獨立思考、始終覺察,生活就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10. 最後,我們再來重復一遍之前說的那句話吧。宇宙間幾乎所有重要的變化,都可以總結成一句話:Gradually, then Suddenly。」
-
對投資一竅不通的我,依然堅信與其研究複雜艱澀的投資理財,還要承擔完全不是自己能預料的風險,不如好好投資自己、在熟悉的專業領域創造更大價值才是真的。
當然,把投資理財當成興趣愛好者不在此列,虧錢就當花在自娛娛人囉。
-
有時候覺得,對投資理財沒有長年投入時間精力鑽研,卻試圖掌握市場、預測股市的人,是不是有控制和界線議題呢?
行為心理學實驗中,當中獎和投錢行為的關係屬於變動比率,便會誘發人不停投錢,期待自己終會得到最大的回報。
賭博成癮就是這樣來的,我感覺投資理財也是。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保持積極,並不意味著你要一直快樂。而是說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你也相信會有變好的那一天。」

「保持積極,並不意味著你要一直快樂。而是說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你也相信會有變好的那一天。」
疫情趨緩,一切都開始變好,會好的。
#週一愉快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週末愉快

「在職場,維持良好人際關係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在方面我也會努力。但是,私下我還是更喜歡一個人呆著,和別人在一起的話就很難保持平衡,所以我情願一個人。不被任何人打擾,只為自己而活,這樣度過的週末是幸福的。」
辛苦工作一週的你,該給自己一點空間好好休息一下囉!
只為自己而活的週末愉快~❤️
Photo by 日劇《這個不可以報銷》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Work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能平衡嗎?】


「你20-35 歲時候追求work life balance, 結果就是40-65 歲的時候,你想有life 都很困難,不管你多麼work。人生總是要付出足夠數量的努力,你可以選擇20歲付出,還是50歲付出;主動選擇付出,還是被動無奈付出。 」
職業生涯諮詢中,個案的困境常是在同一時間段「想要的太多」:一方面爭取職涯發展性,另一方面希望兼顧生活。
你擁有一個,就會一直瞻望著你沒有的那個,並為「求而不得」感到痛苦。
人生最大的難,就是求而不得阿。
我們不是不能追求work life balance,只是,當兩難無法被調節,也許可以把這個期待放到下一個階段。
「我希望XX歲的生活方式是...」也就成了能夠推進自己積極前進的職涯目標。
#工作生活都可以要
#但順序很重要

【職業生涯規劃】你想辭職嗎?愛和工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

我是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心理學專業背景為我提供了看待職業選擇不同的角度。

佛洛伊德說,愛和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如果它們是好的,那麼你的生活,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個人也經歷過一段豐富的職場探索期,大學時候,我嘗試過做化妝師、殯儀館的樂手、直播節目主持人等等,所以我很能理解那種尋找「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的心情。

-

▋別用「工作狂」套牢自己,也別小看工作的意義

現代社會,人們有時會過度強調工作以及上進的意義,覺得每天必須不停地充電或加班,才是對的工作狀態。

在職業生涯規劃前,其實真正應該做好「生涯規劃」,明確知道自己期待的一生是什麼圖景,工作在其中應當佔據什麼樣的位置,才能好好的規劃職業。

我遇到過有些個案,為自己的「不上進」痛苦,會為了類似「為什麼別人下班之後還願意去上英語課、程式語言課,但我無論怎樣逼迫自己,最後都不了了之」之類的問題自我責怪。

但現實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工作的。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VOGUE】你想辭職嗎?愛和工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


我是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心理學專業背景為我提供了看待職業選擇不同的角度。
佛洛伊德說,愛和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如果它們是好的,那麼你的生活,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個人也經歷過一段豐富的職場探索期,大學時候,我嘗試過做化妝師、殯儀館的樂手、直播節目主持人等等,所以我很能理解那種尋找「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的心情。
-
▋別用「工作狂」套牢自己,也別小看工作的意義
現代社會,人們有時會過度強調工作以及上進的意義,覺得每天必須不停地充電或加班,才是對的工作狀態。
在職業生涯規劃前,其實真正應該做好「生涯規劃」,明確知道自己期待的一生是什麼圖景,工作在其中應當佔據什麼樣的位置,才能好好的規劃職業。
我遇到過有些個案,為自己的「不上進」痛苦,會為了類似「為什麼別人下班之後還願意去上英語課、程式語言課,但我無論怎樣逼迫自己,最後都不了了之」之類的問題自我責怪。
但現實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工作的。
-
▋我只想開奶茶店,學歷卻把我逼成投行女強人
有位個案,她在金融界工作,周遭的工作氛圍都是大家拼命打雞血的,她只能讓自己努力到完成工作的程度,為此她非常困擾,自我懷疑是不是不夠有動力。我問她,如果你穿越回古代,你想從事什麼職業?她說,她要開個奶茶店,一周只營業三四天,哪天開門,就看當天起床時的心情。
她的回答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可以看出她內心是嚮往閒雲野鶴的狀態的。慢慢地,我了解到,她覺得幸福的時刻其實是在看展覽時、旅行時。所以她需要做的,是放下對自己的苛責,根據自己的性格制定適合的發展規劃。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價值感,這是真實而普遍的現實。
他們的快樂可能在人際交往中、在情感體驗裡,所以比起一味要求自己積極工作,更重要的是,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的狀態。
別為不夠熱愛工作自責,把它當做一個維持生活所需的勞動方式也挺好。
-
▋為愛傷透了心,更要好好工作
在另一些個案身上,我也看到工作的的積極意義。
有一位個案,在來做職業諮詢之前,剛剛經歷一場婚變。前夫出軌,算計分割走了她的婚前財產。離婚之前她的生活重心完全在家庭,衣著也很樸素。隨著諮詢的深入,她慢慢去嘗試去承擔了許多原本不會涉足的工作,從一名閒散的小主管,一下子成為公司的骨幹,在挑戰過程中,她發掘出許多從前自己完全忽視的能力,後來還連升兩級,成了總監,連著裝都變成利落幹練的高管風格。
在她的變化中,我看到一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之後的變化,真的會閃閃發光。
-
▋只提供資訊的,不能叫諮詢
我們的職業諮詢工作,一般由三個步驟展開,第一步是指引個案「向內看」。根據個案的狀態和需求,我們會通過對話,以及各種類型的測評工具、表格習作來幫助他/她了解自己——人格特質是什麼樣的,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對哪些事抱有價值認同。有什麼愛好,能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第二步則是和個案一起向外看,去了解職場的資訊,尋找外部的機會。就像其他非心理諮詢類型的職業諮詢,會做的信息供給:考察外部世界的現狀,行業的未來十年發展前景如何,哪家公司有機會,有沒有什麼加入的機會。
只提供資訊,本身並不能算是諮詢。
我們會將內外兩條道路探索的結果進行推斷配對,根據得到的訊息,使用測評資訊和個案一起制定出一些可行的計劃和目標,幫助他/她一步一步去實現。
-
▋在腦袋裡跑步,永遠都瘦不下來
當然,解決職場困惑最重要的一環,當然是真實的嘗試。
我注意到,華人尤其畏懼失敗,於是我們常常思考很多做得很少。但,其實勇敢嘗試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一個個案,從小就是一個乖乖女,選擇專業時,聽從了父母的意見選擇會計專業,在讀完研究生並工作了五年多之後,她終於不堪疲憊:「我對數字一點興趣都沒有。」
通過前期的探索,我發現,她的興趣在有美感的設計類事務上,另一方面又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來維持內心的安全感。於是我們制定了一個雙軌轉職計劃,一邊繼續從事已經熟悉的工作,維持收入的穩定,一邊嘗試學習其他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
嘗試當然不會一帆風順,她先去學了插花,卻發現她對複雜的插花技藝並沒那麼多興趣,於是又去學了插畫。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恰好她有位朋友有小店新開張,需要有人幫助設計櫥窗和擺設,她試著去做了,效果不錯,圖片發在社交網絡上,引來不少關注,陸陸續續也有類似的工作找上她。她繼續進修室內設計,時機成熟後,她離開了原來的會計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我把這整套諮詢的過程,設計到了一套《人生設計卡》中,用價值、興趣、能力三部分組成整副牌,協助個案梳理釐清自己內心所向,為人生選擇做出真實的排序。
-
▋95%的職業問題,都不是簡單的職業問題
美國職業諮詢協會做過統計,80%的職場問題,其實都不是職場問題。在我的從業生涯裡,這個概率更高,大約95%的個案帶著職業困惑而來,答案都在別處。
「我和上司合不來。」
「我不喜歡現在的團隊。」
「我很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
「同事每天加班到兩點半,但我一到六點就想回家躺著。」
這些常見的職場困惑背後,藏著人和自己的關係、和權威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等等更深層的問題。
在求職前,很少有人有意識去了解自己,比如,什麼樣的工作是讓你覺得有價值的,喜歡規律安穩的工作狀態,還是偏好自由開放的環境。也不大會觀察自己的人際溝通策略,和權威的互動是否存在問題、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如何等等。
這些問題都會引發職場中的不快,當它們觸礁報警時,人們誤會自己是遇到了職業瓶頸。
就拿最常見的,因為和上司關係不好想換工作的煩惱來說吧。很多個案的「病灶」埋藏在幼年,當時和家長相處的模式,會被她不自覺地帶到他/她和工作上的權威的相處中來,幼年時如果習慣了討好或反抗父母,那麼就很容易陷入和權威的各種鬥爭,於是與權威(尤其是和父母性格相似的權威)合作就變得艱難。
換份工作、換個上司,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個案需要面對這個問題,覺察並改變阻礙著自己的舊模式。
還有一些個案,他們過度順從外界評價,做職業抉擇時會將父母的意見、社會主流的評價,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工作一段時間後,不適的感受出現,但他們又不敢堅持甚至尊重自己的意見,於是內外交困,痛苦不已。
缺乏對自己的真正了解、自尊水平較低、人際溝通技巧需要加強等等,是常見的職場問題之源。
許多個案常常因為迷茫而沮喪。
但迷茫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好,它代表著你還有選擇,並且還在做選擇。
-
▋關於「職業生涯諮詢」這份工作
職業諮詢這幾年很熱門,有升學制度的原因,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想提前為孩子規劃職業道路。也有職場越來越多變化的原因。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想趁此機會為自己準備一個“PLAN B”,來應對職場生涯變換的可能。
不妨利用這段時間想一想,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每天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你快樂嗎?你的愛和工作,都還好嗎?
#VOGUE人物專訪
#沒想到我也有登上時尚雜誌的一天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心理師想在行業中存活到底有多難?】


在聚會上聊起「心理師」這份工作。
「畢業即失業,吃不飽餓不死。」夥伴正在勸退想入行的友人,對未來職業發展很悲觀。
心理師想在行業中存活下來到底有多難?我們由此開始了討論。
若一名心理師經過碩士班課程、實習、督導訓練,並通過心理師考試,我們可以假設他的「專業能力」是達標的。
而觀察行業中發展不錯的心理師,不難發現其發展路徑繞不開講課、寫作,以及人際關係。
講課講得好,演講邀約多,不但能糊口還能積攢行業聲望。寫作寫得好,能把專業知識和經驗分享出來,增加曝光與知名度。
人際關係則是各種邀約轉介的來源,專業能力再好,沒有人認同和推薦,可能也很難為人所知。
-
有人可能會說,我十年磨一劍,好好的把專業能力搞好,自然就會有發展了!(呃,抱歉十年可能不太夠...)
就算是靠譜的資深老師,也要有懂行的人接觸過才能了解,交流過的人多認同他的專業,也才有個案轉介和課程邀約。
若想從事心理行業,再怎麼不想通過講課、寫作曝光,還是得讓人認識到你的專業,才有機會把能力轉換成職業。
家裡有金山銀山的不在討論行列。
-
職場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心理師工作也是在解決個案和邀約方的問題、回應外界需求。
你的表達/寫作能力如何?
你的理解/分析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如何?
你的團隊合作能力如何?
你的執行能力如何?
想要在行業中生存,光是精熟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能力是不夠的。
當「專業能力」過門檻,「可轉移能力」才是職涯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
在追求專業能力成長的同時,或許也該花點時間盤點自己的可轉移能力:
你身上有哪些優勢?如何與心理諮商專業結合?
在優勢上的投入和運用足夠嗎?
有哪些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限制?如何避免?
我做專業培訓時,經常強調「優勢能力」與「過去經驗」的重要性。
尤其對轉行的夥伴來說,你並不是從零開始。來自不同行業的專業,一定有可以提取出來的資源;過往生命經驗中,也一定有能力可以被淬鍊出來,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能力。
這都會成為你身上獨有的優勢與亮點。
-
不是說專業能力不重要。
專業能力是完成任務的基礎,可轉移能力則是與外界互動的方式。
一位心理師專業能力再怎麼好,但不會說、不會寫,不跟人溝通互動,合作的配合度又低...除非成為大咖教授,不然恐怕很難在行業內生存。
揚長避短是比較理想的策略。
以我自己為例,我擅長演講、授課,就努力把這個能力精進到成為我個人標籤。大學時雙主修企業管理,有許多不同的行業經驗,也融入到現在的職業生涯諮詢工作。
我非常之不擅長寫作,那就看開點,一樣要努力要練習,但別把標準設的太高、太不合理。最重要的是別跟人比較,有自知之明,別被拖累了就好。
(想想我身邊這麼多暢銷書大神作家好友,我心態還是蠻佛系的。)
-
心理學是門有趣的專業,可以當成興趣愛好,也可以自我療癒。
但若要將心理師當成一份工作,就要從職業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如何在符合倫理的情況下,盡可能提供最妥善的、最能回應客戶需求的服務?
在提升專業能力的路上,不妨也精進一下自己最有優勢的可轉移能力。會大大增加在行業中的存活機率
職業的本質是一種交換,主體是客戶而非心理師。
你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價值?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自然而然的戀愛

「戀愛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自然而然陷入其中的。
喜歡的人,不是為了戀愛而找的。
當你回過神來,已經喜歡上他了,那才是戀愛吧。」
Photo by 日劇《我不能戀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