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教師節快樂】

 


「我兩年前聽了盧老師的線上課,決定走心理學這條路,現在正在讀中科院的心理學碩士,一路走來成長很多、整個人生都改變了。這兩天能在這裡見到盧老師本人,就是最大的意義!感謝相遇!」
兩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做職業生涯諮詢師培訓,結尾邀請所有學員分享兩天課程感受。其中一位學員緩緩又慎重的說出這段話。
「謝謝,這是我的榮幸。」當下我非常認真、注視著她的雙眼回應。
前段時間看到她和兩個同行開了工作室,成為獨立執業的諮詢師,還完成了幾場千人規模的演講。看到學員有這麼好的發展,真好真好。
-
以前總愛大張旗鼓地過教師節,想向每個在我生命中有重大影響的老師們表達感謝。
我太過幸運,一路走來遇到許多良師引領,在我向世界探索冒險的路上,都能感受到強而有力的支持。
而今當我也成為「教師」的角色,聽學員們講述我是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忽然覺得有點奇怪。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似乎還以肉身為器行教誨之道。但我一直是如此破碎又混亂,無法做為楷模存在,也無法擔起這些生命之重。
各自安好,我想這就是對為師者最大的回饋。你好好的,我也好好的,感謝所有相遇。
祝我敬愛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P.S. 圖為另一位學員送我親手繪製的畫作,他大老遠從東北跑來北京上課,以這幅畫紀念兩年相識。當年在航務公司工作的她,如今也順利轉為全職諮詢師了,真好真好。

 

【人生設計實驗室:興趣廣泛的人怎麼找方向?】

 


「你是個興趣廣泛、容易被各種新鮮事物吸引的人嗎?」
今晚的職業生涯工作坊很早就額滿了。
用《人生設計卡》分析不同性格的優勢與限制,以及適合的工作類型,還探索了職業生涯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感。
課程中特別提到「興趣廣泛」。
興趣比較發散的人們,很容易覺得自己難以聚焦。好像什麼的可以做,又像什麼都不能做,無法專注在一個方向、一份工作上。
看著別人陸續都有自己的方向,似乎都在朝著目標前進、累積,你越來越慌張,擔心自己再不定下來,人生就要蹉跎了。
這是正常的。
如果你是興趣廣泛的人,容易被各式各樣新鮮事物吸引,千萬別逼自己做一成不變的工作,或是被媒體誤導要成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
跨領域、跨專業,整合型的工作才是這類人的優勢,最好工作內容要具有變化性,尤其是要找讓自己的思想和創意能揮灑的工作環境。
可以觀察一下,社會上有很多成功創業家和企業中高管都是興趣多元的人呢!
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的性格特質,找到優勢能力,不要硬逼著自己做與性格完全顛倒的事,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
課後跟學員們交流,發現有好幾位學員來自同一個協會,從台中、宜蘭...不同縣市辦公室前來參加。
星期天的雨夜,很開心能跟這麼有熱情的教育工作者們共度。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念念不忘的分手能復合嗎?-《前任3》觀影雜感】


「抱一抱 就當作從沒有在一起
好不好 要解釋都已經來不及」
上週看了一部電影《前任3》。
妹妹說今天觀看免費,我們一邊吃晚餐一邊看。我也好奇這部對岸大火的電影到底在感人什麼?
結論是毫無邏輯。
主要劇情是一對情侶衝動分手,彼此還愛著對方,在同一個城市互相掛念多年卻沒見面沒復合。電影花了大量篇幅在回憶、互相思念、錯過、誤會...
我是不懂為什麼不直接約出來講清楚啦。(不耐)
女演員都長得差不多,根本認不出誰是誰;男演員都有點油膩,不太懂是什麼部分被念念不忘。
-
「說不上愛別說謊 就一點喜歡
說不上恨別糾纏 別裝作感嘆」
看電影、聽故事的感動之處,都在投射自我。
網上有一段話號稱是林徽因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對方已經雲淡風輕,你卻念念不忘。」
看完電影後覺得,《前任3》大概就是一部讓所有念念不忘的男女放肆投射的電影吧。
其實說不上愛,其實對方早就雲淡風輕了。
有那麼愛的話,不需要在那邊拖拖沓沓、互相猜測、錯過這麼多年,最後還煽情的天各一方告別青春。比較合理的劇情是,他早就不在意了。
可是還活在劇情中的人,還放不下感情的那一方,需要相信對方和自己一樣念念不忘。不然滿腔深情無處安放,甚至全無意義。
-
一段感情的結束,需要經歷幾個階段:
1⃣️感情漸淡,兩人的心漸行漸遠。
2⃣️正式分手,單方提出或雙方協議結束關係。
3⃣️放下感情,在心中真正放下對方。
2⃣️到3⃣️的步驟尤其艱難漫長。
兩個人變一個人的孤單不適,情緒反反覆覆,一下後悔、一下怨懟,可能還包含了被拋棄、被拒絕和被否定的自我貶抑想法。想著自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人了。
早知道當初就...是不是我不夠好...我不比上OO嗎...?
分手的人需要解釋,但永遠找不到100分的解釋。
沒有一個解釋能讓你足夠滿意,也沒有一個解釋能讓你減輕痛苦。
在真正放下之前,你只能關注和接納當下的痛苦。越早沉到水底,便能越快浮到水面。
照顧好自己,記得身邊愛你的人。
一定會過去的。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一見鍾情」富含激情,但缺乏承諾、親密。

 

【被雷擊的悸動:一見鍾情是怎麼回事?】
友人說,他很久沒有「被雷擊的悸動」了。
被雷擊中就死定了啊,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貪生怕死又俗氣。現實生活中要是遇到「被雷擊的悸動」,這種關係肯定會把人折騰的非死即傷吧。
-
「被雷擊的悸動」應該是描述強烈的一見鍾情?
心理學對一見鍾情有好多論述,生理吸引、理想化的投射、大腦訊號的錯誤歸因、依附關係...可能心理學家們也想搞懂愛情吧。(雖然心理治療做久了,我覺得我更不懂愛情了。)
過去許多年,我不太信被雷擊中的一見鍾情。
我曾在一起的對象,多半認識三年以上,有許多共同朋友,甚至跟我的家人相處不錯,都是知根知底、慢慢培養起來的關係。
所以我一向覺得,短時間內產生強烈感覺的「一見鍾情」都是瞎扯。
你感受到的激情,不過是大腦和腎上腺中的多巴胺、苯乙胺在搗亂。然後理想化投射發生了,我們把理想中的自己、美好的特質投射在對方身上(無論對方是否具備),然後說愛上他了。(Walsh, 1996; 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
直到幾年前,我遇見 H 先生。
-
心理學家扯了那麼多理論,估計只是為了掩飾無措的倉皇。
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
在和 H 先生短暫交往的期間,為了搞清楚狀況,我大量翻閱研究和經典。從 Klein 到 Sternberg,還參考了孫中興和海苔熊。跟看國師講星座一樣,哪句話看起來像,你就信哪個(一邊半信半疑)。那是我最熟悉愛情心理學,卻最不理解愛情的一段時間。
這段尋找解釋的歷程,最後停留在金樹人老師長長的沉默:「這就是緣。」
本來就互相留意到對方的兩人,可以剛剛好坐上同一班飛機,剛剛好坐在隔壁座位,剛剛好遇到延誤,剛剛好在沒有手機打擾的空中聊三小時以上。
嗯,這就是緣,就是命。
-
「一見鍾情」富含激情,但缺乏承諾、親密。
這樣的關係充滿浪漫與吸引力,但缺乏真實的接觸和了解,更多是與自己想像中的對方愛戀。當粉紅泡泡散去,關係難以為繼。(Sternberg, 1986; Ryback, 2017)
在關係中的你和他,想滿足的是個人慾望與想像,不涉及真實的交流、理解和基於對方需求的給予,那不是真正愛的實踐。
例如我和 H 先生,果不其然把雙方生活都折騰的雞飛狗跳。當年我工作才剛開展,和 H 相處沒多久就覺得還是算了吧...情緒起伏和關係張力之大,要是繼續來往就沒力氣投入工作了。就當作難得的人生體驗吧。
當然,一見鍾情的激情過後,若能勇敢面對彼此的真實,承接住那些理想化投射破滅的失望,願意給予彼此親密和承諾,那就有機會從「雷擊」轉變為長期穩定的關係。
社會學家孫中興在一段影片裡談及他心目中的愛情,以他太太為例,他認為愛是深度信任的友誼。芝大社會學家賈老師深表認同,簡直和孫老師相見恨晚。
-
我個人覺得啊,一見鍾情或細水長流,是緣是命都不在人為掌控。
人最大的痛苦,在於想掌控外界而不可得,算了吧。
順緣或逆緣,總歸都是緣。
但若你哪天被雷擊中了,千萬記得身邊還有很多愛你、關心你的人,還有人扶你送醫。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愛就是愛,痛就是痛,別混為一談。

 

有些人喜歡透過「痛」去感受「愛」。
用彼此傷害讓鈍感尖銳起來,以為愛由此變得清晰。
就像身體上的疼痛,讓你感知到身體的存在,但這個感知必然是病了、出問題了。同理,當你感受到愛中的痛,那這個痛正對你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不要因為愛去忍受痛,也不要透過痛才能感覺到愛。
愛就是愛,痛就是痛,別混為一談。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直視你的慾望,你才不會被它吞噬。」

 「直視你的慾望,你才不會被它吞噬。」我說。

「然後呢?我要怎麼做?」

「不用做什麼。」意思是順其自然。

對人事物有情感、有想望,是人性中很正常的部分。

當你不願意接納自己真實的衝動或慾望,便會站到對立面,去壓抑迴避內心的衝突。於是你矛盾不安,與人互動也難以言喻的多變。想親近的時候故作冷淡,覺得討厭時也無法表達拒絕。

你面對一件事、一樣物品或一個人,會產生愉悅感,這本身是很好的事情呀。想說就說,想靠近就靠近,不要因為你的喜歡給對方帶來困擾就好了。

「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放輕鬆點吧。

#諮詢筆記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專業認證課程: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進階)】

 

【專業認證課程: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進階)】
9 / 19(六)~ 9 / 20(日)、9 / 27(日) 9:30-17:00
課程介紹&報名:報名網址
*人生設計卡專業培訓進階,包含諮詢督導、教案設計和實際演練,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認證專業執行師。
*個別諮詢中的運用,學校課程、企業培訓、職業生涯講座與團體帶領方式。
*職業生涯諮詢執業指導。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比堅持更難的,是學會放棄。】

 

【比堅持更難的,是學會放棄。】
友人S在一間日商公司做行銷四年了。
工作穩定,但他總覺得沒什麼發展性。S考慮出國讀個MBA,但一方面擔心自己申請不上頂尖學校,花這麼多錢不知道值不值得;又擔心放棄現在這份工作,未來找不到更好的。可能到時候同事都升職成中階主管了,自己才剛MBA畢業又成了職場新鮮人...
你是否也曾面臨類似S的兩難選擇:
要先讀研究所還是先工作?
兩個offer選哪個更有發展性?
要留在現在的公司/行業,還是準備跳槽?
跟誰在一起才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
身為職業生涯諮詢師,每天都有許多帶著問題來找我的個案。
生涯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現在的工作不滿又不知道能做什麼、想轉職、職場霸凌、與主管同事不合...諸如此類種種問題。
我帶領職業生涯探索工作坊時,常用心理牌卡《人生設計卡》協助學員和個案釐清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每次看到學員糾結挑選最重要的工作價值,我內心偷偷竊喜。竊喜的是自己站在帶領者的角色,這回合不用做選擇。不然我也難逃每次都糾結的處境。
成就感、利他、經濟報酬、獨立性、生活方式...每樣價值都很重要呀!(殘忍的是,只能選三個。)
什麼都重要,那就什麼都不重要了。
-
「有時候,放棄一些事情反而更容易成功。」不放棄,總感覺自己還有點希望,好像擁有所有選項的可能性。可是捨棄真的好難。
我們放棄的不只是這個選項的現在,還有未來所有可能性。
放棄工作先讀研究所,可能錯過產業紅利期;放棄研究所先去工作,脫離讀書狀態,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學校。選擇跳槽,放棄的可能是現在工作的穩定跟累積;選擇繼續留在原本的工作,放棄的是職涯新的可能性,甚至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職業生涯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
我們在選的從來不是我們要什麼,是在選我們能放棄什麼。
麻煩的是,當我們開啟了某件事,堅持不下去又難以放棄,我們往往會選擇逃避。
就像我的朋友S,糾結猶豫三、四年,沒有專注在本職工作的結果就是同期員工都晉升了,只有他停留在原本的職位不上不下。隨著年紀漸長,記憶力越來越差,英文和專業科目越讀越「掉漆」。出國之路必然是漸行漸遠。
-
若人生沒有做出清楚的排序,你就會不斷的被次重要的事情吸走注意力。真正重要的事情,就被耽誤了;真正重要的人,也會對你失望。
在錯誤的路上,停止就是前進;在錯誤的事情上,多花一秒都是浪費時間。
當你真正學會放棄、為生命排出順序,你最能決定自己想要什麼,也會開始有力量爭取你真正想擁有的職業生涯。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感受你需要感受的,然後放它走。不要讓它消耗你。」

 

「嫉妒、猜疑、比較、失落、傷心...如何面對難以抑制的情緒?」
「感受你需要感受的,然後放它走。不要讓它消耗你。」
Photo by Pinterest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

 

我們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
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瑞卡斯 Ricas
-
​​​
我們必須要承認,促成個案改變的關鍵因素,大多發生在治療室之外。
重要他人給力了,資源到位了,環境不同了,甚至是天上掉下來一個穩定客體男/女友(通常這是最有力的改變因素)。
近期在督導團體裡,經常談到「緣」。
從「緣」的角度來看關係建立、治療介入與個案的改變。治療師與個案相遇,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緣。
很東方的視角。這麼看心理治療,就不只是一份工作、一個醫療行為、一段矯正歷程,是珍而重之的,人與人的相遇。
我們在緣與圓的交疊之處,照見生命的光。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你心目中的「美」是什麼樣子?

 一張女生的照片,發給 18 個國家的設計師。

設計師們被要求按照本土的審美,把照片 PS 成當地人覺得「美」的樣子,結果中國大陸修的圖是最瘦的。反映了華人審美,以及對女性病態瘦的要求。

如果讓你來修這張照片,你會修成什麼樣子呢?

你心目中的「美」是什麼樣子?你對自己身材的要求合理嗎?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如果你害怕受到傷害,你反而會增加受傷的機會。

 

「如果你害怕受到傷害,你反而會增加受傷的機會。」

別害怕。傷害總會出現的,但你知道你能應對。
 

 

【人生設計實驗室:選擇】

 

週末午後,人生設計實驗室在奇異果文創開張啦!
職業生涯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
每次看到學員糾結挑選最重要的工作價值,我內心偷偷竊喜。竊喜的是自己站在帶領者的角色這回合不用做選擇,不然我也難逃每次都糾結的處境。
成就感、利他、經濟報酬、獨立性、生活方式...每樣價值都很重要呀!(殘忍的是,只能選三個。)
什麼都重要,那就什麼都不重要了。
可是捨棄真的好難。減法人生說著容易,實際操作起來都在忍受放棄之苦。要從人們手裡拿走他以為他擁有的東西,那樣東西會忽然變得好重要、好難以割捨。
要跟誰在一起?要選哪一份工作?本質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關於放棄。
我們在選的從來不是我們要什麼,是在選我們能放棄什麼。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唯有理解深刻,才能自在。

 

心理學幾乎花了所有篇幅去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愛情與麵包的千古辯駁,大五性格相似互補,依附關係和早年經驗,兜來轉去我感覺都是回歸到「自在」。
自在地相處,自在地呼吸,自在地談論任何事。
自在,建立在深刻的理解上。
你不必擔心在對方面前展現真實,因為你們都成熟,明白完美並不存在。也不必擔心自己的缺點暴露,努力想逞強掩蓋,因為你們都能承受對方最差的一面,也能欣賞最好的地方。
在可能產生誤解爭執的時候,你們不會懷疑指責,自顧自的負面解讀對方的言行。你們願意停下臆測,讀懂對方的真實意圖,再開始回應。
自在不是被雷打到自己長出來的。
是謙卑誠摯的去理解對方,不帶評價的去認識對方詮釋世界的方法。
唯有理解深刻,才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