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解開童年創傷的心理圈套】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
「我沒辦法信任他人,一直覺得不被理解、無所依靠……」
「我有一直無法說出口的話……」
「我要忍耐,才會被愛。」
「我討厭自己,我對自己不滿意,而且總是感覺不安。」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無可避免會受到傷害。
我們無力撫平所有的創傷,因此假裝無所謂、假裝堅強、假裝自己很好……不斷逃避與自我內心對話、選擇無視,眼淚卻漸漸滲入心靈,而深陷情感漩渦,跌跌撞撞無力前進。
-
韓國人氣心理輔導專家金允那,在本書中分享自身故事與其他案例,提供許多心理學的自我對話、檢視與引導,開啟你的療癒內在傷痛之路。
#人際關係第一守則:在任何關係裡,最重要的都是保護自己──即使是親子關係也不例外。
#請記得:你具備提出疑問的能力。不妄做假設,勇於提問才能得到真正的解答。
#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不要過於凝視不安的情緒,著眼於盡力成為一個戰勝焦慮的人。
-
「提起勇氣,一點一滴讓陰影顯現的話,你將會明白,影子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讓真實得以突顯。」
-
〔免費贈書活動〕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2.按讚追蹤粉專「
大好書屋
3.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4.於本文留言「我要走出傷痛」,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要走出孤獨 @王小美 @李阿明)
抽獎時間:2/4(四)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我為什麼要重回18歲?

 

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長成現在的自己。
現在的我,比過往的每一天都更堅定從容,更能平和的面對艱難挫折,也更喜歡自己。
我為什麼要重回18歲?
 

 
圖文引用自:鄧惠文 在這說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如果你不去嘗試,你永遠不會安心。你不能背負著這遺憾一輩子。」

 

「如果你不去嘗試,你永遠不會安心。你不能背負著這遺憾一輩子。」
我們後悔的,通常是我們「沒做的」,而不是我們去做的。
別猶豫了,不要害怕失敗,沒有什麼真正的失敗,那只是失望而已,你承受的起。

 

鳳梨禁忌

 

身為醫事人員,鳳梨禁忌一直是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玄學。
實際上真的是鳳梨惹的禍嗎?來看看科學研究結果~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線上課小記

 

今天線上課的主題是:〈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
雖然線上課難以實作演練,但疫情之下也是能如此。幸好學員都很配合,所有練習改成線上習作,效果也是不錯呢~
職業生涯規劃做得再好,不起身行動,一切都是枉然。
在接納自身不完美的過程中,我們才終於找到了完美。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分享:韋丞職涯諮詢師的一天

 

韋丞是人生設計卡執行師第一期學員,也是我們團隊重要的合作夥伴~
看看他分享職涯諮詢師的一天,雖然每個自由工作的諮詢師行程安排差異很大,但還是值得參考一下哦!
 

 


 


 
圖片引用自

「喜歡,但不想在一起的人。」

 

學員很困惑的問我:
他喜歡一個人,但不想跟對方在一起。
他覺得自己很奇怪。
「喜歡一個人,一定要在一起嗎?」我反問。
學員好像被問矇了。
-
喜歡,是一種感覺;
在一起,是一種選擇。
我們一生中可能會喜歡很多人,
但要不要跟對方在一起,要做一個決定。
決定的背後,是責任。
你有責任和對方建立一段有共識的關係,
無論這是什麼樣的關係。
-
喜歡,但不想在一起?
她那麼可愛,你當然會喜歡。
但現實是在一起好像複雜又麻煩,
還會破壞原本平衡愉快的相處模式。
「在一起」並不是「喜歡」的唯一解。
喜歡,可以只是喜歡。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想念,但不想見的人。」

 


有天我和彭老師經過某地,想起我們好久沒見住附近的某位前輩了。
要約嗎?還是算了,我們一秒達成共識。
我們懷念的,是那個時刻與那些人那樣的交會。
一期一會。
時過境遷,人事已非。再見面,要重新調整姿態,準備好面對彼此這些年的改變,面對這段關係跟以前不一樣,再也不一樣了。
想到曾經熟悉、現在陌生的尷尬場面,有點累,還是下次吧。
總有一天會準備好的。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推薦序,交付

 

推薦序,是作者最慎重的交付。
回台灣後,受邀幫好幾本書寫推薦序。我總是拖到最後一天才交稿(但沒遲交)。
推薦序太難寫了。
首先要對作者有基本的認識。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想傳達給讀者什麼呢?要是曲解了恐怕會先入為主的影響讀者,不可不慎。
再來是我對書的想法。推薦序可以說是導讀和讀後感的結合,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在不破梗的情況下,為這本書錦上添花?
對不熟悉的作者,光是查找資料就要花費不少時間。還要讀完整本書,思考整理老半天。
這次寫歐陽立中老師新書《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的推薦序倒是暢快。
熟悉的作者、熟悉的作品,連新書中出現的人物也多是認識的朋友,太有親切感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拖到最後一天了。)
恭喜之前抽中《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這本書的讀者!沒抽中也沒關係,各大書店都有販售哦!
你我的人生有限,希望打開這本書的夥伴,都能玩出無限!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我卻如此孤獨?】

 


面對生活中討厭的事,讓你感到無能為力、充滿孤獨感?
即使家人在身邊,也沒來由地感到寂寞孤獨?
孤獨到底是什麼?
當你「覺得孤獨」,就像心被開了一個洞,變得無所適從,甚至這份孤獨感會變成怒氣傷害他人。
大腦中有著「孤獨情感」的機能部位,腦神經細胞會持續強烈反應,造成惡性循環。
仔細想想,你的孤獨,是不是過度放大別人的美好?
-
▋明明有人在身邊,卻還是覺得孤獨?
孤獨感這種東西,越是打算自己努力解決就會變得越強烈。
當別人「想為這個孤獨的人做些什麼」,最後只會被孤獨折磨得更加痛苦。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團隊透過白老鼠實驗,在2016年時定位出與「孤獨情感」相關的大腦機能部位。
將白老鼠隔離,打造成孤立狀態後,其大腦孤獨部位(中縫背核)的神經細胞就會開始頻繁活動,進而感受到孤獨。
觀察結果發現,如果把該部位正在頻繁活動的老鼠放回團體當中,神經細胞的活動會變得更加頻繁。
當大腦孤獨部位體驗過「孤立」,神經細胞開始活性化,也就是開始感受到「孤獨」的時候,那份孤獨感就算回到同伴當中也不會消失,而且還會變得更加強烈。
-
▋腦科學+心理學觀點,讓你從「孤獨感」中解放
孤獨是一種糟糕的感受,伴隨著憂鬱、失望、沮喪、憤怒的痛苦情緒,長期孤獨甚至會引發各種身心問題。
本書結合腦科學研究和作者的心理治療經驗,為孤獨的人們提供一些解方。
如果你感到孤獨,如果你害怕孤獨,翻開這本書,看到自己的孤獨,也看到別人的孤獨,就能一起化解孤獨。
-
〔免費贈書活動〕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2.按讚追蹤粉專「
大好書屋
3.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4.於本文留言「我要走出孤獨」,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要走出孤獨 @王小美 @李阿明)
抽獎時間:1/25(一)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內向人,外向人

 

「我的性格是偏敏感內向的,所以從小我就不太愛和人說話,與此同時我又有很多的心理活動。」著名主播友人說他的性格敏感內向,聽眾覺得不可思議。
我想說其實我也是(雖然沒人相信)。
內向和外向性格,最主要的差異不是展現在「對外表現」,而是在「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內向者需要自己獨處反思自省來補充能量,外向者可以透過關係和向外互動獲得能量。
所以內向的人可以能言善道,外向的人也不一定喜歡應酬哦~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走出低自尊人生劇本工作坊】

 

你渴望在職場上發光發熱,卻找不到熱愛的人生方向。
常質疑自己沒什麼專業、能力不足。
好像只能依循他人的期待,找個靠譜的工作、平凡穩定。
你愛他愛的卑微小心。
穿他喜歡的衣服、梳他喜歡的髮型,
能不能發信息給他呢?猜測著他的心思患得患失。
你擔心自己配不上他,更害怕被拋棄。
曾經活力張揚的你變得糾結不安,認不清自己是誰。
你為家庭和重要他人付出一切。
放棄自由和職業上升期,凡事優先考慮他人,
習慣迎合大眾眼光,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面。
徬佛犧牲奉獻都是理所當然。
你的忍耐力越來越強,自己卻越來越不重要。
這個世界一方面告訴你可以做自己、開心就好,
一方面又贊揚那些犧牲奉獻、事業家庭兼顧的完美超人。
如果你感到茫然,渴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你倦怠又拖延,想燃起積極生活的動力;
如果你在關係中迷失,希望尋回再愛一次的力量;
如果你總是期待他人認可,想重新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改寫低自尊人生劇本》工作坊,
透過心理牌卡提升想像力、覺察力與洞見,
運用專業心理與性格測驗了解低自尊形成原因,
改寫自己的低自尊人生劇本。
-
〈課程內容〉
一、釐清低自尊的類型與成因,識別自己的低自尊人生劇本。
二、解讀不同類型的低自尊人生劇本。
三、用心理牌卡轉化舊故事,改寫低自尊人生劇本。
四、提升自信策略練習,走出低自尊、建立自我價值。
使用工具:低自尊人生劇本專業測驗、心理牌卡(OH卡系列、心靈圖卡...等)
理清生命中卡住的難關、聆聽潛意識浮現的信息,
改善低自尊、安全感缺乏和那些不由自主的討好。
改寫過往的生命故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課程時間&報名〉
2 / 6(六)13:00 - 17:00
4 / 18(日)13:00 - 17:00
(小班制教學,名額有限請儘速報名。報名連結在留言處~)
工作坊報名費用:990 元 / 人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參與心得

 

謝謝夥伴分享《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的參與心得。
超級詳細的,簡直是課程筆記了!沒參加過的人可以參考一下哦~
 

貓咪塔羅(Cat Tarot)

 

最近發現貓咪塔羅(Cat Tarot)好適合用來投射當下的狀態呀~
尤其在《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
拖延的不想動的自己,肯定可以找到一樣懶懶趴在那裡的貓咪;想期許自己未來積極一點、往目標前進,也能找到蹦跳活力的貓咪來呈現。
唯一的問題是:狗派學員表示無感。
沒關係,再開另一套人像圖卡給狗派挑選囉!
(最好笑的是,在貓咪塔羅中的The Devil惡魔牌,居然是一隻狗。)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逃」

 

「逃」是人類的本能。
辭去一份工作、結束一段關係,必須釐清本質上到底是在「追」還是「逃」。
倘若你習慣用逃避來處理問題,會發現那些逃避的事在往後人生中還會不斷重復。
畢竟離職比逼自己學習如何跟討厭的同事主管合作容易,分手也比面對自己在關係中的盲點和缺失舒服便利多了。
或許這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逃離,只不過是用一些困難交換了另一些困難。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又愛又怕的歐陽立中: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

 


收到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老師新書推薦序的邀約,我是又愛又怕。
愛的是,我可以比多數人提早閱讀到精彩書稿!
怕的是,歐陽老師前一本叫好又叫座的書才出版多久,這麼快又要出下一本了!?這人一天是有48小時嗎?
-
我是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諮商心理師,每天都有許多帶著問題來找我的學員和個案。
生涯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現在的工作不滿又不知道能做什麼、想轉職、職場霸凌、與主管同事不合、憂鬱焦慮、完美主義、拖延症、感情困擾、失戀分手...諸如此類種種問題。
從《桌遊課》和《故事學》教大家玩桌遊、說故事,到《飄移的起跑線》、《就怕平庸成為你人生的注解》,歐陽老師的每本著作都是我經常推薦給學員和個案的補充教材。
讀完這本新書,終於解答我長年的疑惑-歐陽立中是不是有妙麗的時光器沙漏?
-
歐陽老師把他的心法技術一次傳授了。
他不是有時光器,而是可以用有限的時間,實現最大的躍進。
最棒的是,不只歐陽一個人的絕世武功,還囊括了好多高手的獨門秘訣!
華人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老師、吸睛講師曾培祐老師、教育網紅神老師、文案天后李欣頻、迷客夏吳家德副總經理...等好多好多高手,這些高手之所以成為高手的精華,都被歐陽老師在書裡透露了!
除了高手們的秘訣,歐陽老師還整理了近年幾本重要的個人提升書籍,《原子習慣》、《刻意練習》...就算你沒時間一本一本看,或看了很快就忘了、不知道怎麼運用在生活中。歐陽老師幫你摘錄重點,還結合實際案例,真正將這些書裡的心法技術活用起來。
-
從個人閱讀角度,我將這本書的內容分為「心法」與「技術」。
「心法」是內功,足夠紮實的內功,決定你能達到什麼高度。
「技術」是招式,熟練自己擅長的招式,揚長避短,才能在江湖中取得一席之地。
第一章「每日任務」和歐陽的前幾本書,著重談「心法」。
錯誤的路上,停止就是前進;在錯誤的事情上,多花一秒都是浪費時間。
在談「個體崛起」前,先用思考方式、態度、習慣和行為模式打底,才不會走在錯誤的路上而不自知,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錯誤的事情上。
第二章之後的「技能樹」,談的是具體可行的技術招式。
我常用這句話介紹歐陽老師的文章:「你只要是個人都能學會,看得懂中文就能用上!」歐陽老師旁徵博引,擅用平易近人的例子,讓你讀完馬上就上手!
最後兩章「獎勵」和「排位賽」讓我很意外!
歐陽老師幾乎把業界講師、作家、個人品牌經營者們隱約模糊的崛起之路,具體清楚的「概念化」。透過非常赤裸的自我揭露,他毫無保留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挫折與收穫。
這樣真誠的分享,對於有志建立個人品牌、希望在職場中實現躍進的讀者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實際又實用。
-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說人話、不講大道理,具體清楚、容易操作,集眾多高手之大成的武林秘笈。
翻開這本書,從現在開始將自己打造成超級個體,實現人生躍進!
-
〔免費贈書活動〕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2.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3.於本文留言「我要玩出無限」,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要玩出無限 @王小美 @李阿明)
抽獎時間:1/21(四)

【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

 


「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人生本來就充滿缺憾,完美人生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人生雖不完美,卻是可以令人感到滿意和快樂的。」-馬斯洛
今天〈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又開課啦!
第一次用貓咪圖卡,真是超適合用在拖延這個主題啊啊啊!!!整個就想躺下了~
學員們分享自己拖延寫論文、無法接受工作做不好,想減肥卻一直不運動,想提升英文能力但沒有開始的頭緒...各式各樣的拖延&完美主義事件越講越嗨,我說我們就像病友支持團體。
職業生涯規劃做得再好,不起身行動,一切都是枉然。
課程中我們試著練習,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已經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沒達成的部分。肯定自己,才有力氣攀越山峰。
要知道,你現在擁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在接納自身不完美的過程中,我們才終於找到了完美。
-
▋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盧美妏心理師
2 / 21 (日)13:00 - 17:00(4h)
*該做的事很多卻沒行動?下次絕對早點開始?破解拖延症的惡性循環。
*標準過高、害怕失敗、選擇困難、猶豫不決、愛跟人比較,自我批判又難以放過自己的完美主義如何阻礙我們的行動?
*拖延&完美主義專業測試與現場解析,深入拆解阻礙行動的內在核心議題,針對不同類型提供具體改善策略,邁向積極與充滿動力的人生。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拖延症&完美主義-阻礙行動的兩大認知陷阱工作坊】

 


*該做的事很多卻沒行動?下次絕對早點開始?該如何破解拖延症的惡性循環?
*標準過高、害怕失敗、選擇困難、猶豫不決、愛跟人比較,自我批判又難以放過自己的完美主義如何阻礙我們的行動?
*拖延&完美主義專業測試與現場解析,深入拆解阻礙行動的內在核心議題,針對不同類型提供具體改善策略,邁向積極與動力的人生。
-
〈課程內容〉
一、為什麼想做的事很多、明知道該努力,卻一點動力都沒有?
二、下次絕對早點開始-拖延症的惡性循環是怎麼發生的?
三、害怕失敗、猶豫不決-高標準與比較如何阻礙進步?
四、找出行動停滯的核心問題點-完美主義專業測試&四種類型解析
五、邁向積極與動力人生-拖延症&完美主義的改善指南
使用工具:拖延&完美主義專業測試、心理牌卡(OH卡系列、心靈圖卡...等)
-
〈課程介紹〉
根據一份超過三萬人的調查,當代青年最大的焦慮感源於對自己生涯發展不滿意、不如預期,而這些不滿意通常是透過比較而來。一打開手機就看到某篇文章說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誰誰誰創業成功年薪多少…
再看看自己,該做的事還拖延著,每天都沒有起床上班的動力。一邊嫌棄不上進的自己,一邊看著訂下的目標一個個失敗...
你曾因此感到焦慮嗎?
這些年我大量做職業生涯諮詢、課程培訓,發現個案和學員的困擾不只是職業生涯方向迷茫。
很多時候人們明知道該哪些努力、該朝哪個目標前進,卻總是意志薄落、缺乏動力,等到時間過了才後悔莫及。生活由許許多多的推延、選擇困難和比較堆疊而成,阻礙了我們的行動,而這些問題的核心多是源於完美主義中的高標準和落差感。
本次課程將帶學員了解「拖延」和「完美主義」兩大認知陷阱是如何導致行動失敗,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提供具體改善策略。很多生活與工作中的拖延、沒動力、不積極、焦慮、憂鬱…等心理困擾,以及很難對自己滿意、覺得自己不夠好,都是因此而來。
給自己一個機會,面對並處理「拖延症」與「完美主義」,邁向積極與動力人生。
-
〈課程時間&報名〉
1 / 17 (日)13:00 - 17:00(4h)
2 / 21 (日)13:00 - 17:00(4h)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溫柔

 

「對誰都很溫柔,就說明誰都不重要,明確到底誰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一種溫柔吧。」
Photo by 日劇《請和這個沒用的我談戀愛》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你是有思想的人

 

對於一個有思想的人來說,
沒有一個地方是荒涼偏僻的。
在任何逆境中,
她都能充實和豐富自己。
-丁玲

網路成癮測量

 醫師原文

網路成癮如何測量?
林煜軒醫師針對不同類型的成癮問題,提供不同的測量工具建議。都是有中文版本的量表哦!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壓力太大怎麼辦?試試哈佛SMART減壓訓練】

 


「每天都被業績追著跑,進度趕不上、工作做不完,我好焦慮!」
「Covid-19害我在家放無薪假,連續失眠好幾個月,漸漸不敢出門,我該怎麼辦?」
「事情一超出控制範圍,我就像被點穴一樣動彈不得,這是憂鬱症嗎?」
《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是我近期看到最簡單易懂又實用的壓力應對工具書,看完一次就貼了20幾張標籤貼。
書中科學解析人體如何在壓力底下運作,並列出 #38種哈佛醫學院的科學減壓提案,讓你可以隨時管理自己的壓力。不但可以自助,還可以用來幫助親朋好友哦!
以下摘錄一些書中實用內容。
-
▋什麼是自動化思考?為何會有認知偏差?
人們的想法反映了內在的期望和信念,它可以是積極或消極的;對事物的反應可以是恰當或不恰當的。在很多情況下,想法會自動出現,而且經常在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已完成,這種情況稱為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
和壓力有關的思維多帶有消極(負面的)色彩,也就是自動負面思考。
〈常見的認知偏差種類〉
1.全或無(兩極化):非黑即白,兩極化的思維。將事情想成極端的情況而不具連續性,這種想法通常帶有「總是」與「從來沒有」的字眼。
◎常見情境:在超市結帳時,你發現自己站在最慢的一排,你說:「我總是排錯隊,從來沒有一次例外。」
2.心理過濾:只關注事情不好的一面,而不看整體的狀況。
◎常見情境:你參加高中同學會,過程非常高興,因為碰到的同學都和你交情良好,直到有個人讓你回想起當年不愉快的一件小事(可能是你當年犯的一個小錯誤),突然間你覺得這整個夜晚都糟透了。
3.選擇性概括:僅了解片面細節就妄下結論,忽略了其他訊息與脈絡背景,並認為那些與失敗和剝奪有關的負面訊息才重要。
◎常見情境:老公在情人節沒有送花給你,你就認為他不愛自己,但其實那天他有別的事耽擱了。
4.應該式陳述:頑固地認為自己和他人應該這樣做,並堅持若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就是不好的,同時無限上綱地將這種不好的感覺放大。說話語氣常帶有責備,包含「應該」、「應當」、「必須」等字眼。
◎常見情境:「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如果不這樣做,就會……。」
5.讀心術:想像別人對你有負面想法,但你並未具備足夠證據或沒有考慮其他可能性。這通常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所致。
◎常見情境:同事在會議上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就認為他對你有意見。
-
#實用練習:正向身體感覺誘發
請用10分鐘想一想並寫下20種正向的身體感覺。
(例如涼爽、溫暖、親吻時的愉悅等。很多人在做這個練習時都覺得毫無頭緒,因為我們其實很少用積極的詞語來形容身體的感覺。)
但如果反過來,要你寫下20種負面的身體感覺呢?
大部分人花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因為關於負面身體感覺(症狀)的詞語太常見了。人的本能是記住更多的負面情緒體驗,多數人能想起來的負面情緒和正向情緒的比例大約是3:1。
只要確實關注正向感覺,就能增加對這些感覺的體驗,例如吃香草冰淇淋、碰觸孩子的手時、聽到悠揚的音樂時。
請在生活中主動尋找自己的正向身體感覺。除了寫下相關詞語之外,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方法幫助記憶、提取正向情緒和正向身體感覺,例如嗅覺、聽覺、觸覺等,常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
生活中的問題不會減少,但面對問題的處理態度可以不同。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明白如何以科學方法減壓,隨時隨地保持身心健康,實現更具彈性的理想生活。
-
〔免費贈書活動〕
▋抽獎步驟:
1.按讚追蹤粉專「盧美妏 心理&職業生涯諮詢師」
2.按讚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
3.於本文留言「我要管理壓力」,並tag兩位FB好友(例:我要管理壓力 @王小美 @李阿明)
抽獎時間:1/14(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