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多想三分鐘,你可以不用讀心理系。】


眾所皆知習近平的女兒讀的是心理學,剛看到比爾蓋茲的兒子在芝加哥大學討論區發文,提前錄取大學部的他分享自己的興趣是心理學跟社會學。
據說芝大大學部充滿貴族氣息,能花大錢來讀這種非就業導向科系的學生,家裡多半不一般。台灣心理學大學部和研究所也是如此吧?在心理圈子這麼多年,明顯感覺會來讀心理專業的學生家境至少中產之上,當然有少部分的例外,但跟其他科系比確實不太一樣,研究所更甚。
於是很多人會說心理系是個奢侈的科系、有錢人才讀得起的專業,家裡沒錢還是別來了,以免未來面臨就業困境。
-
前幾天載我們去休士頓機場的uber司機大叔,聊到他兒子大學讀心理學,畢業完全找不到工作變成魯蛇,後來在女友的鼓勵下去醫學院讀了護士專業,現在收入超高、娶了當醫師的漂亮老婆、兒子去年出生、剛蓋了一棟又大又漂亮的房子,完美變身人生勝利組。
大叔點評了心理系畢業找工作的艱難,我說亞洲也有類似的困境,更慘的是在亞洲就算取得心理師證照好像也沒好到哪去。
前段時間看到友人發FB抱怨,在美國讀完心理碩士、取得證照的她,就算沒有公民沒有綠卡照樣能在美國找到心理師工作,反而回台灣補完一年全職實習、考了心理師證照,現在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大學部也是,心理系畢業要做什麼呢?有教師證的都去當老師了,畢業幾年沒教師證的也跑去當老師了,許多取得證照的心理師紛紛回歸國高中校園,「輔導老師」似乎是心理系畢業的最佳歸宿。
-
文章結尾正向一點,我想說的是,心理學是個很棒、很有用、絕對很值得讀的專業,但如果考量就業,可能就需要好好想想。
心理系除了教育學程,一般來說不是個職業訓練導向的專業,很難直接對應到某個特定職業,非常不適合被動學習的人。腦袋空空沒什麼想法讀了四年畢業,就會發現好像什麼都能做,但什麼都不專業。然後會看到一些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同學,可以繼續慢慢找人生方向不著急就業。
據我觀察職業生涯發展比較亮眼的心理系畢業生,多半在大學階段就積極探索各種不同可能性,展開行動投入嘗試,找到自己有興趣且適合的領域,例如商管、人資、公關、公共事務...等,再結合心理學對人類行為的深刻理解,就能發揮出1+1>2的力量。
所以想讀心理系或研究所的夥伴可能要先想好,為什麼想讀這個專業?自己有沒有主動學習、探索的心理準備?未來可能想往什麼方向發展?
心理系無法給你一份直接對應的工作,但這代表了更寬廣的可能性,只是探索的責任應該是在自己手上,而不是科系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