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彭老師本人真實寫照

 

這說的我都不知道 #拖延症與完美主義 工作坊該不該分享了…
簡直彭老師本人真實寫照。
 
 
【拖延症】
前陣子跟一些朋友聊,我發現那些非常優秀、非常有才華的朋友,都有拖延症。​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些成功的人竟然都其實有拖延症。​
由於我個性很急,案子開始之前,我會去測試各種方法、評估時間,最終在時間內交給客戶進度。(當然如果客戶有突然出現的修改,產生延遲不在此限。)​
所以我幾乎無法理解拖延症的實際操作需要注意什麼,在我訪談了拖延症的朋友,他們的套路之後。我有了重大的發現:​
拖延症者其實是「極限揮灑效率藝術的人」​
假想一個「為期一週」的工作:​
以下是我的行程​
週一:查詢相關製作資料​
週二:實測相關製作資料(選出效果最佳方案)​
週三:開始製作​
週四:持續製作​
週五:交付進度​
週六:客戶修改​
週日:結案​
以下是拖延症朋友可能的行程:​
週一:去看奇異博士2,回家看影評花掉一天​
週二:整理手機的歌單,或者在yt閒逛一整天​
週三:突然開始追劇​
週四:持續追劇​
週五:突然發現要交第一次進度→還是先擦個桌子好了,卻不知道為什麼連客廳都掃了,到晚上只好跟客戶說聲抱歉,改成週六交​。
週六:在半夜交出進度​
週日:結案​
經過觀察,拖延症的優異表現如下:​
1.用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專案:​
我們工作的時候,其實很容易鑽牛角尖在一些客戶根本不會在意的點(而是只有我們在意的點),透過看電影、整理歌單、網路瞎逛、追劇,除了放鬆心情,有助於客觀思考,更可能在不同領域獲得嶄新的創意。​
2.得到客戶的尊重:​
即使做得再好,只要時間餘裕,肯定引來更多的自殺式的修改意見,所以把所有的力道集中在最後,除了可以讓客戶意識到:原來嘴巴說起來一兩句話的事情,這麼花時間阿!​
相對的,提前交出進度,反而讓客戶認為,我做的東西很簡單,而不是因為我認真、多花時間提前去做。​
3.生命的價值:​
上面兩個方案,其實都是在極端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進行,換句話說:我們隨時可能會死於過勞。如果突然面臨死亡,拖延症者的生命是相對豐盛喜悅的。​
4.效率背後是智慧與抗壓性:​
拖延症者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工作,他們擁有高度的智慧,在最短的時間,最極限的緊張狀態下判斷:什麼是該做的、能做的、值得做的。支撐高速工作的背後,是強大的危機處理能力及抗壓性。​
5.產值:​
重要的是,同樣價錢的案子,拖延症者用三分之一以內的時間完成,他的產值遠高於非拖延症者。​
沒錯,他們不只活的比你豐盛,工作產值也比你高。​
6.失敗了也沒有關係:​
就算因為拖延症,最後搞砸了案子,其實也不用擔心,因為:​
社會氛圍整個不一樣了!​
也許以前的社會很重視責任感與努力,但「當代顯學」更重視追尋快樂、放下責任。不需要擔負他人的情緒和責任。​
如果客戶跟你說:「你拿這個我沒辦法交」​
你可以請他不要對你情緒勒索(?)​
相對的,如果從專案一開始就投入百分百的力道。對於客戶的批評反而容易導致身心俱疲。也容易被誤認為態度不佳,得到反效果。且再多準備,也常見來不及應付客戶中間的調整。​
最後一刻再進行製作,反而可以少掉很多白工(又是效率)。​
總結:​
年輕人得到拖延症,以前可能被說是懶惰,現在可以說是在激發創意;中年人罹患拖延症,則是一種成熟的智慧,靈性的揚升。​
甚至你想找另一半吵架的時候,讓吵架也得到拖延症。拖著拖著會發現:根本沒什麼好吵。​
有幾次我曾經把拖延症的態度,延伸到宵夜的購買,我發現拖著拖著,就直接去睡覺了,所以拖延症也容易變瘦(不負責任言論)。
有人說過:​
「只要你不做選擇,就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只要你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
以前我最討厭這樣的人,但仔細想,沒有拖延症的我,卻反而做出許多錯誤的選擇,做了許多後悔莫及的事。雖然我常說不會因為失敗而放棄,但這更可怕了。​
以上是前陣子整理的心(廢)得(文),跟各位分享。明天是我42歲生日,順道跟各位分享我最近買的南瓜。​
補充說明:​
有朋友問我,那如何判斷什麼是拖延症,什麼是懶惰呢?​
我覺得不需要去把這件事標籤化,他們本質都是生活的使用藝術,只是因為產生不同結果,被我們貼了不同標籤。​
就像動漫裡面,技術好的叫甩尾,撞上去了叫失控。​
只要你沒有出包,導致被社會抹殺,那都可以說是拖延症,並非懶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