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親密暴力:當你發現身邊的人被暴力對待...】

 

【親密暴力:當你發現身邊的人被暴力對待...】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在台灣,每 5 名婦女就有 1 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受到暴力威脅,無論是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你可以做些什麼?
美國最大的反性暴力組織 RAINN(Rape, Abuse and Incest National Network)提出,當你發現身邊的人正遭遇暴力對待,有 #四不五要 是我們能為她做的。
-
▋四不
❌不要評價
不要評價當事人的是非對錯,或是馬後砲說早就知道對方不是好人、早叫你離開了。也不要在不清楚情況下評論相對人(當事人描述的施暴方),可能激起當事人為對方辯護,產生更強烈的情緒。
❌不要暗示當事人有問題
不要明示暗示當事人有問題,例如「你挑人的眼光不行」、「他為什麼會打你?」、「是不是你做了什麼事激怒他?」,這些言語都暗示著,好像當事人做了什麼才導致對方暴力以待。無論如何,使用暴力都是不對的。
❌不要逼當事人離開這段關係
不要在事件當下就逼當事人分手、離婚,因為對暴力受害者來說,離開可能引發更大的危險或恐懼(被報復、被公開私密照片或影片、失去經濟支持...)。對當事人來說,在一起或分開的歷程很複雜,情感上也在矛盾中拉扯,身為身邊的親友,逼當事人做出離開的決定,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更大的壓力。
❌不要貿然去找相對人或硬拉兩方來和解
不要想充和事佬,跑去找相對人溝通,或是硬拉兩方好好談談、促成和解。這可能會引發相對人的憤怒猜忌、暴力升級,或是讓雙方都不再讓你知道關係最新進展,反而讓你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當事人的危險程度。
-
▋五要
💡要定時聯繫當事人
聯合幾個親友或是定好鬧鐘,每天固定幾個時段與當事人聯繫,確認當事人沒有處於危險情境。關心當事人的身心狀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觀察情緒狀態是否穩定。讓當事人感覺到,你和親友們在他身邊。
💡要關注當下
關注當事人當下的狀態,如果當事人願意,不帶評論的了解事件具體發生過程,以及他此時此刻的感受。專注傾聽,讓他感受到你的理解與支持,你在意他的安全和感受。
💡要安排備案計劃
與當事人一起擬定備案計劃,例如安全去處、物品與財務安排、緊急聯繫方式、遇到危機的應對...等,保護當事人的安全。
💡要提供資源
提供家庭 / 親密暴力相關資源,例如 110 或 113 專線、社工與心理師介入、就醫驗傷與通報、危機時報警...等。當事人遭遇暴力事件後可能六神無主,需協助其尋求相關管道與資源。
💡要自我照顧
身為被暴力對待當事人的親友,陪在當事人身邊對自己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是替代性創傷(因同理對方、暴露在創傷下產生的創傷)。要隨時注意自己的狀態,做好自我照顧。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繼續照顧當事人。
-
當一個人被暴力對待,甚至無法公開反抗,這已經不只是他們兩人之間的問題了,而是整個社會、文化下共同的問題。
在等待社會這個大系統慢慢改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為身邊遭遇暴力對待的人做點什麼,發揮自己小小的力量,給予支持,不再用有色眼鏡看待。
我們都有力量,讓這一切有所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