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從事助人工作有多不划算?】

 

【從事助人工作有多不划算?】
心理助人行業不能只被當成一種「職業」,
必須作為一種「志業」來看待。
「職業」是通過一項技能、可衡量的付出,
用時間精力與社會交換經濟報酬的過程。
「志業」是一種召喚,反映自己重要的價值觀,
為了某種內在的理想,投入有意義的努力。
-
昨天和學員討論讀諮商所、成為心理師這條路。
至少五年青春,動輒百萬元投入,
再看看早已過於飽和的市場,
以及條件不佳的就業環境...
說起投資報酬率?
按按計算機,怎麼算都不划算。
但若想從事心理助人行業,
首先就要先刪掉追求經濟上的「划算」。
-
泛心理助人行業,人人都知道最賺錢的是「開廟」。
凡是經營手法與 seafood 相似的,
多半可以獲得不錯的經濟回報。
越專業的證照,限制越多;
越專業的職位,收入越少。
君不見各種五花八門的國際證照、身心靈認證培訓,
報名無門檻限制,結訓考核也沒聽說有人沒過。
相比錄取率低於 2%、投入成本過高的諮商所,
這些國際證照班、身心靈認證課簡直不能更省事!
於是開辦這些國際證照、身心靈認證的老師們,
收入自然遠遠超過正常執業的心理師。
-
要當一個靠譜的心理師 / 助人工作者,
經常要面對「對」與「容易」的選擇。
要做「對」的事,還是「容易賺錢」的事?
若想選擇「容易賺錢」,回到一開始的計算,
心理助人行業怎麼算都不容易賺錢,
去當 seafood 可能又違背了你的初衷。
做這份工作,心中不能只用「錢」做為衡量標準。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非常非常喜歡我的工作。
心理師工作帶給我的意義與價值感,
遠超過我所得到的經濟報酬。
能夠陪伴一個人走出困難低谷;
協助茫然的人找到人生方向;
聽到職涯諮詢的個案工作發展順利;
促成伴侶或家庭和解與改變的可能性。
我在這些過程不斷驗證人性的無限彈性與可能性,
也從個案的改變與回饋中,一次次經歷感動。
-
身為心理行業的一份子,這份工作除了是「職業」,
同時也要能夠將其視為「志業」才是。
帶著這種心態做這份工作,
才有源源不絕的力氣堅持下去。
正在從事其他工作的你,
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心態重新看待個人職涯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