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酒喝越少越好,滴酒不沾最好。

 

結論:酒喝越少越好,滴酒不沾最好。
下次你被勸酒時,先問自己:
「你願意為了眼前這個人,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嗎?」
 
 
加拿大🇨🇦 酒與健康指引:最終報告 🤓
這個指引在一週前(2023/01/17)發表
應該是國際上近期最新的關於飲酒指引
這個指引經由諮詢加拿大聯邦、省、特區政府執行委員會、國家機構、三個科學專家小組和一個內部證據評估工作小組,整合最新研究證據而來
因此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過年期間,
有些IBD病友好奇每天喝多少酒才算適量,有益健康?晚餐後看到這篇剛出爐的指引,覺得還蠻實用
把相關重點內容摘要如下,讓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可以把一個標準飲酒量粗略當成一小瓶普通啤酒
🍻 不喝酒絕對是有益的!
包含對於健康、睡眠和懷孕安全性
🥂 每週1~2個標準飲酒量(兩瓶啤酒以下)
「可能不會」造成酒精相關疾病
🍻 每週3~6個標準飲酒量
會增加乳癌、大腸癌和其他癌症風險
🥂 每週大於7個標準飲酒量
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 每週大於7個標準飲酒量
若再增加飲酒量會「急遽增加」相關健康風險
🥂 每次喝酒超過2個標準飲酒量以上
會增加自身、受傷和暴力事件風險
🍻 懷孕或預計準備懷孕只要飲酒都是不安全的
➜ 沒任何安全飲酒量可言
🥂 哺乳期不要喝酒是最安全的選擇
🍻 超過中度風險的飲酒量
對女性健康影響比男性更大、更快速增加
🥂 男性因飲酒造成受傷暴力甚至死亡風險較女性高
🍻 年輕人愈晚開始喝酒愈好
🥂 為了健康考量「不建議」個人開始或增加飲酒量
🍻 減少任何飲酒都是有益健康的
➜少喝一口酒都會讓你更健康!
PS. 低、中、高飲酒相關疾病風險
分別以每週2以下、3-6和7以上標準飲酒量定義
在加拿大
一個標準飲酒量是:17.05 毫升或13.45 克純酒精
相當於:
▪️ 一瓶啤酒 (12 oz., 341 ml, 5% alcohol)
▪️ 一瓶蘋果酒cider (12 oz., 341 ml, 5% alcohol)
▪️ 一杯紅白酒(5 oz., 142 ml, 12% alcohol)
▪️ 一小杯shot烈酒 (1.5 oz., 43 ml, 40% alcohol)
十幾二十年前的一些小型研究或專家意見
曾支持每天喝一點葡萄酒有益健康
因此網路上可看到喝紅酒的六、八或十個好處
立論多因葡萄皮有白藜蘆醇和花青素等抗氧化劑
這些物質理論上可以降膽固醇、發炎、助眠、預防老年癡呆症、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等
但葡萄酒中這些抗氧化物質含量很低
極少量的這些抗氧化劑幾乎沒什麼幫助
反而少量酒精就可能有不少壞處
近年來海量的證據以及指引都指出
酒比之前認為的更有害 💥
而且常扮演臨床病患健康關鍵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所轄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酒精飲料💢 列為 ⚠️一級致癌物 ⚠️
也就是說有充分證據證明會導致人類的癌症
包含:女性乳癌、頭頸癌(口腔癌、喉癌)以及消化系統癌症(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臟癌)
其他常見一級致癌物包含:石綿、檳榔以及黃麴毒素等
🌟 「滴酒不沾」絕對比「適量飲酒」健康
這已經是目前不爭的事實!
此外,
台灣民眾體重平均較西方人輕
缺乏乙醛去氫酶(喝酒臉紅)比例也較高
所以飲酒量的確應該更少!
之前因為有IBD病友詢問建議飲酒量
有把到當時相關研究整理過跟大家分享
然而,
這個治療指引的完整性以及影響力更高
值得大家在新的一年參考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計畫
我也是會三不五時小酌一下~
看來還是應該要盡量減少比較好啊!
那如何幫助自己一步步減少飲酒量🍸
💡明確知道不管喝多少或什麼酒都是有害健康的!
喝愈多後續相關風險愈高!
💡少喝一杯都對健康都是有幫助的!
💡設定每週飲酒目標!並嚴格遵守!
💡嚴格計算每週標準飲酒量總和~
💡如果要喝酒,確保每次不超過兩個標準飲酒量
💡喝酒前先吃東西!
➜高油脂🧀或高蛋白食物可延緩酒精吸收,較不
容易一下就喝醉,也減少酒精直接刺激胃壁造成
胃炎,但最後喝的酒還是「全部會被吸收!」
💡喝酒時慢慢喝、多喝水、一杯酒配一杯非酒精飲
料、多選擇非酒精或低酒精度飲料🍵
💡設定幾週不喝酒或增加無酒的活動🎣
這篇指引的結論就一句話:
酒喝愈少愈好 、滴酒不沾最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