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快中午才到學校的高中生,跟我一樣。】

 

【快中午才到學校的高中生,跟我一樣。】
昨晚我睡很差,做了惡夢。
夢回國高中時期,很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那些年,
我想是因為最近看了太多關於學歷、學校的討論。
-
前段時間,我到一所高中班級帶 #人生設計卡 工作坊。
班上同學認真可愛,參與非常踴躍,
工作坊的氣氛熱烈又有趣。
時間近中午,11 點左右,
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同學生走進教室,看起來是剛到校,
班上的同學老師見怪不怪。
他找了個位置坐下,加入工作坊,
老師在旁協助他進行剛剛的牌卡挑選步驟。
當時我想,這是遲到嗎?快中午了耶!
-
中午休息時間,班導師跟我聊起這位男同學。
老師說男同學不太適應學校體制,
於是他讓同學有自己在家自學的空間。
我一時內心充滿問號,現在高中還能這樣?
老師說明,其實就是讓男同學請假,
在規則範圍內准假,並要求男同學提交自學進度報告。
我聽到時非常驚訝,也非常感動。
好羨慕那位同學呀!
-
在高中階段,公假、病假、事假加起來,
可以請假請到將近學期總時數的一半,
前提是算好不同假別比例和各科目出席時數。
所以這位同學就算就讀公立高中,
也有蠻大的空間可以彈性調整學習方式。
為什麼我會知道呢?
因為我高中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
差別是我受到學校的支持與關心很少,
更多的是不認同、冷嘲熱諷和批判。
很多年以後,我會投入助人輔導領域,
也許跟當年那些不舒服的對待有關。
-
說起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一直是個問題學生。
高中時期的我,大概是校方眼中的大麻煩吧!
非常極度不喜歡上學,也很難好好聽課,
一天到晚中午才去學校,有時乾脆直接不去了。
花很多時間在樂團,當時絲竹樂、合奏和獨奏比賽都參加了,
我當時想,那是我人生最後有機會練琴的機會了,
所以我到高三考學測前,還在練琴參加獨奏比賽。
「妳看妳這成績,倒數第一名,將來出社會能幹嘛?」
「妳想選理組?妳的成績不行喔!」
「妳參加音樂比賽得獎又怎樣?以後還不是沒用!」
我記得好多好多好多當年受到的批判、攻擊和冷嘲熱諷,
每一句都是不斷提醒我,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大學,
我就是個失敗的人類。
專題報告、活動、音樂、烘焙...等其他領域的專長,
在那些老師眼裡都是垃圾。
有一年中秋節,我做了冰皮月餅、芋頭酥送老師,
我還記得有位老師收到後,跟我說:
「妳不要老是搞這些有的沒的!書沒唸好就是不好!」
-
其實我每次缺席,都有按照學校規定提交假單,
偶爾不小心超過時間,我也接受被記曠課、扣操行成績。
我精準的算好時數,請病假也一定有醫生證明,
沒去上課、成績不好,操行成績比較低,
我願意接受這些結果,也沒耽誤老師額外的時間。
現在的我回想起來,發現當年的我根本沒違反規則啊!
但高中時的我,進校門跟做賊一樣,
也習慣某些老師一天到晚指責批評冷嘲熱諷。
小時候在數理資優班長大的我,為什麼會選文組?
因為輔導老師覺得我高一成績太爛,不讓我選理組哦 ^.<
當然,學校還是有一些支持的,
我有好同學、好朋友,在樂團也很開心。
剛好高二高三遇到蠻好的班導師,
在他可以的範圍內給我一定的空間。
我可以感受到導師不以成績為判斷學生的唯一標準,
但同樣感受到我們導師是學校的異端,
在這樣的體制跟環境工作也是蠻不容易的,
所以我至今都非常感謝當年的班導師。
-
我很少提高中的經驗,畢竟大家都知道我讀什麼高中,
我也知道很多校友是非常以我們高中為榮的。
每個地方都有好有壞,對每個人的經驗也不一樣。
我身為全班最後一名、全年級倒數第六名畢業,
我想我的經驗可能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
我當然有犯錯,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但我想我永遠忘不了,大學指考放榜後,
一些老師對我十萬八千里的態度轉變。
-
我很幸運,我剛好擁有符合社會標準的能力-#考試
那年六月,我終於可以完全不管學校出席,專心讀書。
我大概用了三週的時間全心全意瘋狂讀書,
考出了在我們那所高中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這些填鴨式的、有標準答案的內容,
我自己唸書遠比聽老師講課有效率很多。
「妳看,早跟妳說,好好讀書就是有用吧!」
「要不是我最後幾個月盯妳,哪有這種成果!」
「我一直覺得妳很不錯啊!像現在努力點就好了不是嗎?」
放榜到填志願那陣子,我因為社團緣故常回高中,
遇到幾位老師,態度轉變之大,
我真的被嚇到說不出話來。
老師是被附身了嗎?
我也真正清晰地感受到,成績的改變,
忽然讓我從老師眼中未來沒希望的爛學生,
變成本來就不錯的潛力股、聽老師話唸書的學生。
「農業好啊!農業有前途!填一下台大農X吧!」
「妳要是能上台大,我們學校榜單就多一個台大了!」
「政大跟師大還是差很多的!能上政大就不要去師大!」
「讀師大有什麼用?出來能幹嘛?」
原本我對學校沒什麼想法,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反正一直以來我的學習大多是自學。
學測時我申請世新,覺得文化也不錯,
後來我指考分數改變,也就是重新看科系。
至於他們對我選填志願的想法,
跟我無關,我當然完全不予採納。
只是那些建議句句都透露著:
能上好學校,就是好學生。
-
有時候回想自己的學習生涯,
我都會想起小學時光。
小學的我因為某些特殊原因,
有近一半的時間抽出原班級,另外上課。
那是非常接近自學的體驗,
一個老師對三個學生,學自己想學的,
自己找有興趣的主題,做專題研究。
就算待在原班級的時間,
當年遇到的導師,也都很支持我們自由發展,
話劇、音樂...小學做了好多好多嘗試跟探索,
也是我最大量閱讀的時光,
就算看一些無關課業的書,也不會被阻止。
到了國中,一切都改變了,
可能因為升學壓力?課程進度?
我越來越不適應,至高中發展到極致。
很多年以後,我跟當年小學特殊班的朋友聊天,
發現我們都遇到同樣的困境。
國中、高中這六年,真的很痛苦,
我們花費無數的時間,在應付沒有意義的事,
被硬塞在分數、名次、學歷的框架中。
直到現在,這些陰影如影隨形,
有些人如我,長年在憂鬱與焦慮邊緣徘徊,
或不自覺陷入比較、追求高標準的陷阱。
-
昨晚我夢回高中,那段我被定義為很糟糕的年歲。
除非我能用學歷、成績證明自己,
不然我什麼都不是。
儘管我後來讀了有興趣的科系,
現在做著喜歡的工作,過著想過的生活,
那段經歷對我來說,還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我曾經想過,若我當年沒有認真考指考,
現在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會的,當然會有不同,
很多很棒的人和事,我可能就遇不到了,
但會遇到其他很棒的人和事呀!
我想若我真的想要,我還是可以考上諮商所,
我當然也可以做心理師的工作,
我還是會做現在在做的事。
所以,學歷真的重要嗎?
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
沒有什麼事,比讓一個青少年身心發展健康更重要了。
希望那些曾經與我有類似經驗的人們,
都能在人生路上擺脫外在標準,
往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