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專業且務實的職業生涯諮詢師

 

專業且務實的職業生涯諮詢師,
會協助當事人先做好現實條件的評估。
不是說要受現實限制、放棄追夢,
而是在有現實感的情況下,找到理想方向,
並設定具體行動計劃,一步步靠近所願。
開始行動,才有機會創造更多可能性,
沒有算數字、考慮現實條件的建議都是打高空。
 
 
【為什麼給的建議天差地遠】
常有教育網紅或雞湯網紅鼓勵你職涯就是要勇往直前開創世界,但社群論壇上大眾的意見又是另一種,如果你去帶過課輔或是在清寒家庭做過志工,往往社工或輔導老師給的卻又截然不同。
為什麼會有這個落差?
用之前的【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來解釋,我習慣把所有人粗分成三種:
1. 一輩子不靠薪水也能活
2. 本身有負債的QQ族
3. 沒有負債但也沒有資產的小白
這三種人的最大差異來自於「風險承擔能力」,意思就是你有沒有能力承擔失業、生病、投資失利等帶來的負面效應。然後很現實的是:年輕人的「風險承擔能力」是由父執輩決定的。
也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不一樣,對你而言稀鬆平常的事,對另一個人而言卻是在冒險。
你以為他經歷多采多姿、創業經歷豐富,事實上他以他的背景來看,他從來沒冒過險。
而一般人卻連選個普通的科系就讀都是在冒險。
我看過有教育網紅抨擊家長要小孩去考公務員的想法,這裡認知的落差來自於背景的差異。
會鼓勵去當公務員不外乎就是追求穩定,會追求穩定就是來自於家庭風險承擔能力的缺乏。
會不鼓勵去當公務員就是因為公務員帶來的報酬往往不如自身的資產,當身家都好幾億時,傻B才去當公務員。
我姐就是去當一般公務員,原因很簡單:所學非就業熱門科系,我們承擔不起她失業、經商失敗的風險,也無力給她在職涯上任何幫助。
台灣現在是階級固化的社會,直白點說就是從父母繼承下的資產,往往超過現在年輕人一輩子的可預估所得。
爸媽如果留給你兩間台北市的公寓,那你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一般醫師或工程師一輩子所能存下的,你選甚麼科系真的不重要。
但如果你不是這種人,你做的任何選擇都要格外謹慎,在聽任何建議前,請先想一想對方的背景是不是跟你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