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前一課: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

 

【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前一課: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好書推薦
.
▋美妏讀書: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前一課
.
《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課》是墨瑞教授生前與米奇‧艾爾邦的對談,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則是墨瑞教授親筆寫下的晚年沉思錄。
.
《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課》是我少數看超過 10 次的書,
多年前,給年少的我很大的啟發,影響持續至今。
.
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
.
墨瑞教授的《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由死而生,
你該如何在活在當下,創造美好人生?
.
面對老年、疾病或人生最後階段的挑戰,
墨瑞教授從心理、哲學、社會學、文學的角度,
重塑一堂人生課的場景,
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轉換心態,探索人生的核心意義,
同時讓老年充滿創造力。
.
-
.
▋書摘:覺醒
.
我清楚記得驚覺自己已經是個老人的心情:先是錯愕,接著是困惑,再來是沮喪,然後梳理心情,最後緩和下來,以及最重要的──接受它。
.
一九八四年五月我六十七歲,在那之前我極少生病,所以我不怎麼去想生病、變老,或是社會安全局已經正式把我歸類為「老人」這些事。我不把自己當作老一輩的人,而且無意中還帶著一種對年齡的偏見,認為變老意味著衰退、「在走下坡了」,所以老人不值得稱羨。誰想變老啊?我連被認為老都不願意。
.
我在大學任教,周圍都是年輕人,大部分同事的年紀也比我小。除了少數幾個例外,我在校園外的朋友也比我年輕許多——那幾個例外都活力十足,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當時,我身體健康,朝氣蓬勃,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對於外表和行動都比實際年輕這一點感到非常得意。當心臟科醫生告訴我,我的動脈年齡跟二十歲的小夥子一樣時,我自認年輕的想法再度膨脹。因此,我這輩子大多數時候都在密謀強化我的「年輕」形象,對於自己距離七十歲生日不遠矣的事實視若無睹。這樣逃避歲月流轉的結果,意味我很少去想那些隨著年紀增長得面對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是個天真的老人,不諳變老這件事——正是我們文化吹捧年輕人、蔑視「老年人」的受害者。
.
但這一切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突然改變了,宛如一聲巨響,我開始受到嚴重的氣喘所苦,還動了前列腺手術。我對這些疾病毫無心理準備;前者正在往慢性病症發展,後者則是上了年紀的男性常有的困擾。轉瞬間,我的身體逼得我不得不服老,一場危機就此引爆,到後來我對自己的身分認定也不一樣了。認清實際年齡的苦澀,以及因衰老而脆弱的身體,讓我不知所措,深受打擊。
.
我意識到事態緊迫,得振作起來,並弄清楚最好怎麼度過餘生。我的結論是我要追求三個目標──三個讓我們在晚年都能受益的目標。我要健康地變老,所以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於是,我開始游泳,注意飲食,服用營養補充劑,每星期做一次深層按摩,同時以針灸治療減緩氣喘帶來的影響。在心理方面,我試著定期靜心冥想,更加關注家人和朋友,並且留給自己放鬆和獨處的時間。另外,我也試著避開令人不愉快的人際關係和情境。最後,我正視面對死亡的恐懼。
.
生病讓我更深切地意識到,面對老化和最終的存在問題時,我必須留意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的方法。
.
於是,我、一個六十七歲的人,開始在暮年學著老去。愈是思考這件事,我就愈是驚奇於我對老年的誤解。然而,頻繁發作的氣喘經常打亂我的思緒。每次發作完後,我便會對自己的不幸和殘弱的身體產生怨念,然後陷入深深的絕望,痛斥身體的背叛。抑鬱之中,我渴望回到生病之前的我。隨著病情好轉,我再度滿足於教學、諮詢和心理治療工作。能夠「恢復正常」、相對自在地呼吸、重返從事幾十年的工作,似乎就是一種祝福。等到症狀完全控制住,身體擺脫束縛後,我對未來的期望也隨之飆升。我開始思考,我要我的老化是一件有創意的事,是一場冒險,是學習新技能、發展新興趣、維繫並加深人際關係的機會。
.
經歷疾病的不同階段,用一種情感強烈的方式,讓我意識到疾病是如何影響我的感受、抱負和身分認定。在生病的第一階段,我感到沮喪、意志消沉,因為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而感到愧疚。第二階段,我稍微覺醒了,發現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有時也更有活力。到了最後一個階段,我又可以帶著熱情,積極投入生命長河。意識到自己正在變老之後,我發現自己還有未開發的潛能要實現,開始留意自己對老化的感受與態度,並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記錄下來。
.
生病促使我思考幾個重要問題,我相信這也是其他處於晚年的人會問的問題:我能好好老去嗎?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死去呢?我要如何保持樂觀,做一個正向的人呢?
.
雖然飽受氣喘的折磨,我還是持續在大學教書到七十歲才退休;諮詢工作則是繼續進行。退休之後,我面臨到「該怎麼度過餘生?」這個問題。我不想讓心理治療工作成為我的主要活動,但我需要一件讓我有動力、可以激發熱情並帶來挑戰的事情可做。有個朋友建議我寫一本關於老化的書,不僅對我自己也對他人都有益處。於是,這本書誕生了……
.
儘管在我的生命中,精神層面的正向轉念和生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是相呼應的,但我不認為我們需要處在絕佳狀態,才能茁壯成長、好好老去,或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資金匱乏、疾病或身體上的障礙,確實會影響我們老化的狀態,至於影響有多大,則取決於貧窮、疾病或身體失能的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決心。若不是處於極端的逆境,總有方法可從生活中獲得滿足,就像這篇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九日刊載於《波士頓環球報》(BostonGlobe)的文章所要表達的。這篇文章講述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儘管有生理上的障礙、疾病和失喪,卻憑著決心持續成長,好好老去。
.
以上內容摘自: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墨瑞教授談老年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