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

 

【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新書上市
.
▋歸因模式
.
歸因模式是指當事情發生時一個人習慣性的思維和解釋方式。
.
這種思維和解釋方式通常是在童年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形成的。
人們的歸因模式反映出這個人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
.
歸因模式包括永久性、普遍性和個人化三個維度。
當一件好事或者壞事發生的時候,
永久性代表的是你會覺得這件事的發生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
普遍性代表的是你會認為它將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還是僅僅是單獨的事件;
個人化則代表了你是否會將其歸因於個人因素。
.
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
當好事發生的時候, 樂觀主義者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
他們會認為好事時常會發生(永久性),
同時會發生在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領域(普遍性),
但好事並非天上掉餡餅,
好事的發生與自己的能力等個人特質有關(個人化)。
因此,好事的發生在不斷加強樂觀主義者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信心。
.
與之相反,當好事發生的時候,
悲觀主義者會認為好事是暫時的,
不會再發生(非永久性),
好事是特定情境的結果,不會在其他領域發生(非普遍性),
同時好事的發生與自身沒有關係,
都是他人和環境造成的(非個人化)。
.
反之,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
樂觀主義者通常認為導致挫折或者不利事件的原因是暫時的、可變的、局部的,
他們不會輕易感到無助,
也不會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問題和不愉快帶回家。
.
但悲觀主義者會認為導致挫折或者不利事件的原因是永久的、
不能改變的、全盤性的,因此非常容易陷入無助的境地。
.
壞事可大可小,
小到因為忘記繳費而被停機這樣的生活瑣事,
大到任何災難性事件,
包括重大意外、嚴重侵害、自然災害,
以及疫情或重大疾病等。
.
相較於樂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更容易沮喪,
無論在工作中、學習中還是在賽場上都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真正的潛力。
.
在三個維度中,
永久性代表的是時間維度,普遍性代表的是空間維度。
.
塞利格曼指出,
悲觀的歸因模式是人們無法提升心理韌性的原因,
因為悲觀主義者對不利事件的永久性歸因將無助感延伸到了未來,
對不利事件的普遍性歸因將無助感擴散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
此外,悲觀主義者習慣性地對不利事件進行不可改變的與個性有關的解釋,
從而將自己禁錮在固定型心態中。
.
比如考試不及格,
悲觀主義者會歸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
「我就是這麼笨,每次都考砸」,
而不是「我這次沒有努力」、「沒有準備好」這些特定的原因。
.
歸因的持續強化導致悲觀主義者一旦失敗就輕易放棄,
這就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
.
-
.
▋美妏讀書:在職場活用心理學
.
本書作者之一張曉萌為組織行為學及人力資源管理博士,
現任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系組織行爲學副教授。
.
他累積了大量的實務經驗,結合心理學基礎,
將這些心理學知識、理論、研究,真正的活用。
.
平時我們看到很多理論點頭稱道,覺得很有道理,
但真的用在自己的職場發展、組織管理,
又覺得很難施展?紙上談兵?
.
這本書有點像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科書延伸讀物,
或可以說是「案例手冊」。
很多我在學習過程中非常熟悉的理論,
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活用的方法。
.
我想心理學家若能真正深入商業組織、職場現場,
也許更能發揮這些經典理論的價值囉!
.
有興趣在職場、組織管理上更活用心理學的夥伴可以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